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考试 >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教学实践中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7-16 18:54:02 | 来源:网友投稿

研究性学习的精髓是探究、进取、突破、创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通过观察、体验、设计实验等实践活动并对这些过程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再创造的方法以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掌握方法的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学生印象深刻,能够灵活运用,具有强大的迁移能力。

一、一味追求探究,排斥传统教学

知识和能力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不能等同,不能互相替代,双方有对立,也有统一。过去“学好知识自然培养了能力”和当今“培养了能力自然就学好了知识”的想法强调了双方的对立,都是片面的。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是新知识开发的条件,这才是两者辩证的统一。我们提倡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进而促进对知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运用。

二、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忽视教师主导作用

研究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原则就是“自主性”原则,即必须坚持一切工作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原则,包括提出研究课题、小组合作、寻找信息、表达成果等课程实施中的活动都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从开始到结束,学生始终是活动的控制者。学生的思想与行动都是自由的。正是基于此,实际操作中,过分地强调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而淡化了教师的作用。这样,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一些老师干脆放手让学生去做,不参与、不发表意见。真正地成了一个旁观者,认为只有这样才体现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三、重视探究结果,轻视探究过程

研究性学习要求其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能力。尤其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开题时,对课题的可行性部分提出的问题、如何作答等也经过精心的设计;结题时,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图片、拍摄的照片、下载或实验的相关数据都被做成课件加以展示。这些资料可供学生之间交流、学习,更重要的是也成为扩大学校乃至指导教师影响的素材,成为验证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最有力的证明。

四、鼓励课外思考,忽视课内探究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欲望。从而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过分迷信书本、迷信教师的传统。由于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其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的、交叉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生们个性特长和才能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选取的是开放性的内容作为研究主题。学生走出课堂提出问题、动手实验、调查访谈;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影响着学生。可是,一回到课堂,学生就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进行着传统式的学习、听课、记忆、考试,学生又成了一台机器。

五、重视学生表现,轻视教师评价

在传统一言堂的教学状态中,学生被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剥夺了主动学习的权利,教师成了一言九鼎的权威。研究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他们成为主动的探究者,师生关系转化成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启发者。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已经成为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往往见到有老师在学生发言后,含糊地“噢”“嗯”几下,甚至不置一词;也有的在学生说完后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加上“很好”“好的”之类虚夸的后缀。学生难以从教师处得到赞同、反对、错误、正确等确切的反馈信息,不了解自己的思维是不是有价值,学生主动探究创新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总之,要及时、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严密性,批判的建设性和严肃性。在老师友善而精辟的评价后,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会大受鼓舞。

推荐访问:研究性学习 探讨 中学 教学 实践中

本文标题: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教学实践中的探讨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jiaoxuekaoshi/2023/0716/27550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教学实践中的探讨》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