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2篇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我在教学时,引导孩子找出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从“看瓜刺猹”这一事件入手,经过品读闰土和“我”的对话来感受“看瓜刺猹”的趣味以及闰土的.勇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2篇,供大家参考。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篇1
我在教学时,引导孩子找出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从“看瓜刺猹”这一事件入手,经过品读闰土和“我”的对话来感受“看瓜刺猹”的趣味以及闰土的.勇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很重要的部分,所以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句子所描绘的情境,用形象的课件再次把学生带入情境当中,同时也是辅助学生背诵该段落的一种手段在反复引导孩子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感受闰土的机智勇敢。我觉得孩子们在经过品读和形象感受之后,能背下来的人挺多的。这个办法较好。
“雪地捕鸟”这一事件比较简单,我花的时间就相对较少,我只是抓了其中的几个动词,在学生稍稍品读之后,利用几个动词把事件串连起来,不少孩子也能当场背下来果较好。
我这节课的第三个任务是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硬邦邦地要孩子们从字面上理解,我想有点难度,于是我采用比较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当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时,“我”在干什么?孩子们发挥自我的想象,有的说“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说“我”可能在读四书五经,还有的说“我”可能在背古诗……我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再比较一下闰土和“我”的生活,学生就自然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说自我只看得见“四角的天空”,“啊”字所包含的深层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如何体会,经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身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反复研读教材,真正和文本融为一体,再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层层引入,才能让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试讲时,学生对“啊”的含义体会不深,经过反复思考,我把这一难点分解开来,精心设计了一个有梯度的环节,即先让学生回忆闰土讲的新鲜事,再和“我”的生活做比较,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原先,“啊”字不仅仅体现作者对闰土的敬佩、羡慕,还有对自我生活的不满、厌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篇2
《少年闰土》是一篇十分经典的文章,较难的是学生对当时背景的理解。本文节选自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他的怀念之情。教学中让孩子理清文章思路后就直入“看瓜刺猹”,紧紧抓住动作描写的句子,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让学生读到一个机智勇敢的小闰土。紧接着抓住其文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首先,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学生找出来后,我用课件展示了少年时代的闰土的形象,通过读句子看画面,然后进行讨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学生归纳了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生活在海边的农村孩子。这时,我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在临下课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写作方法,以鲁迅为模特,把他的外貌写出来。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
教授完这一课后,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改进。
1、整堂课的容量安排显得有点大,因为容量过大,导致后部分“小练笔”教学任务没有很好的落实。
2、对课堂地调控缺乏灵活性,只是生搬硬套课前的设计,从整体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到具体事例的分析,感知人物特点,最后再在重点句子的理解上对人物特点作提炼。对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欠缺应变。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篇3
《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我们的教学过程也要体现这样的特点。“教案设计一”在如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由扶到放: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经过提问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作描述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了解闰土的特点。悟出方法后,自我学习理解捕鸟、拾贝壳、看跳鱼儿三件事,在读、想、评、议的主动学习实践中领悟并得到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思想资料,体现“教是为了到达用不着教”的训练过程。
2、启发想象:
闰土看瓜刺猹这幅画面给作者和读者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让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从而利于学生掌握人物的特点。
3、体会感情:
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读写结合: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述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贴合认知规律,又贴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并带动思考·练习4的指导,做到读写结合。
5、课后拓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到达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的设计点都得以落实,教学重点完成得很好;教学难点也得到很好的突破。但整堂课存在以下不足:
1、顾及教学目标是否如愿完成,对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也读得不够精彩。
2、教学过程中略平铺直叙,精彩地方不够精彩,正如小说中得高潮部分还未能呈现出来一样。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突破的。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篇4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以“我”与少年闰土相识、相知、分别为序,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彩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口吻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猹’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猹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跳鱼儿”的画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得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对这一个过渡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在学习课文第一段时,结合图画,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当时宁静的环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我们眼前。学生对闰土形象的理解是潜移默化的。我能注重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要进行平等对话。
三、不足之处
教师角色转换时有时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出示课件——闰月出生,五行缺土。简介“五行”,根据五行起名也是一种文化。接着自读课文,概括从闰土讲的四件事中提炼出四组词,整体感知。然后合作探究,聊聊闰土。概括闰土所讲的四件事,扎实训练概括能力。
出示“()的闰土”,找一些关键词填上,并根据课文内容说明理由。谈话:假如你是闰土,你眼中的作者是什么样子?最后疑点争鸣,精读点拨:(1)以“在当时社会,如果让你选择,你想做闰土还是文中的‘我’”为话题,让学生分正反方来辩论;(2)对“四角的天空”的理解;(3)写人叙事的方法总结。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篇5
《少年闰土》是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忆—相识—相见—相别)把课文分成五部分,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刻画出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
教学这节课时,我抓住闰土外貌描写和“我”与闰土的四件事来教学。在教学时采用谈话导入,教学生字词时,因为五年级已经有识字能力所以我选择重点词语教学,分析“猬、谓”两个形近字,学生能够掌握。
在闰土外貌描写时,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教学,让学生观察图中闰土的外貌,再来看文中的描写,加深印象。并仿写外貌描写,效果较好。
在教学“我”与闰土的四件事,让学生读中归纳出: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在这几件事里,哪件是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畅谈,在这里学生大部分是说看瓜刺猹和雪地捕鸟,所以,我重点教学看瓜刺猹。让他们看图填空再看看对话,并指导他们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我想,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情纳入即兴创造的成分,甚至可以超越目标设定的要求。我想,这样的课堂才会使我们的孩子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在整堂中,激情还是不够,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很少,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帮助中,他便学会关心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亲情、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
经过这次上课,让我感受很多,自身的素质很重要,以后更要多学习,多积累,多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篇6
《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鲁迅”展开,让学生认识鲁迅,了解鲁迅;同时这也是描写人物的一个单元,作者是怎样呈现人物形象依然是学习的重点。相较于该单元的其他三篇课文,其他三篇课文都是别人笔下的鲁迅,而《少年闰土》是鲁迅笔下的文学作品,其他三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鲁迅,而《少年闰土》可以让学生认识鲁迅的文学作品。
《少年闰土》是“我”对三十年前和闰土之间的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两人之间儿时真诚的友谊,表达了“我”对闰土的喜爱、佩服和怀念的情感。
在第一课时我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1、读准字音,正确理解课文的“特殊”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学习“瓜地刺猹”这一部分的描写和对话体会闰土这一人物形象
4、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的“瓜地刺猹”的描写,仿照这种写作方法写写生活中的小片段
在这一节课的设计上,我的教学目标比较清晰,在课堂上基本能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单元主题,从让学生谈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导入课文,顺势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在课堂上,我注重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练笔,课堂紧凑,教学环节节节相扣,由浅入深。板书清晰,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清晰地知道闰土跟我讲述的“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潮汛看鱼”等有趣的事,感受闰土的见多识广、勇敢能干,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详略特点和课后题的要求,重点学习“瓜地刺猹”片段,通过指导朗读、拓展说话、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闰土的人物形象,以此为契机,层层深入,反复回旋第一自然段,达到一咏三叹的效果。在此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第一自然段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相结合的特点,引导学生模仿练笔,用这样的方法写写生活中的小片段,学以致用。在授课过程中我基本能预设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指导,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突破重、难点。
但是这节课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努力改进。
首先,《少年闰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关于人物描写的指导却不是特别突出,而在理清文章写的几件事中花了不少时间,这可能会影响学生对文体的准确把握,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应该树立好文体意识,抓住课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文体意识。
其次,为保证足够的练笔时间,我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地讨论,而是出示了几幅我选定的图片让他们进行练笔,这也局限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关注自身生活的能力,练笔之前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讨论和分享,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练笔内容以及兴趣都有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还得加以改进,更好地把控课堂进度。
在点评学生练笔上,点评比较匆忙,有些点评没有精确地点评到点子上,不能对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主要是课堂应急能力还不够,对学生的预设不充分。应该在备课的时候,预设更多学生的表现和表达,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力求点评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而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虽然创设多处留白想象,创设许多情境,也给予了学生听觉上的冲击,但是由于自己的朗读还不成熟,不能给予学生中肯的指导和评价,所以这一部分的朗读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朗读和指导朗读方面我还需要十分努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个课堂展现了我的优点,也呈现了我的不足,让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努力中更有方向。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出示鲁迅像: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做简单汇报。
2、 对,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小时结识了一位小伙伴,就是——(齐读课题)。
3、 这节课我们跟随鲁迅先生一起来认识他这位儿时的伙伴。
二、 初读课文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 精读理解
过渡:读文后,我们知道文中的“我”是是什么身份?闰土呢?这一年,轮到我家大祭司的值年,家中要摆放很多的祭器和贡品,需要有人看管,仆人就让儿子闰土来了我和闰土就这样认识了。
1、 第一次见面,闰土是什么样的?
(1) 自读4自然段,画出描写写闰土样子的句子。
(2) 指生答,屏显句子: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3) 指导读。
(4) 从描写中,能看出“我”对闰土是什么感情?联系上下文看一看。
2、 过渡:这样一个仆人的孩子,生活在海边的、农村的孩子,来到“我”这个富家少爷身边,会给带来什么新鲜事?
(1) 出示要求:自渎6——15自然段,想一想:闰土讲了几件事?在旁边写上小标题,把自己感兴趣的多读几遍,写出旁注。
(2) 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3) 汇报交流:闰土讲了几件事?随生答板书: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瓜地刺猹
看跳鱼儿
你感兴趣的是什么事?师生共同梳理:
① 捕鸟:从他捕鸟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聪明能干,见多识广)从哪儿体会到的?
现在你是闰土,老师想问问你: 你为什么在雪天捕鸟?你为什么用一根短的而不用长的棒来支竹匾?看来捕鸟的学问真不少。还体会到了什么?你也像闰土一样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指导读:能像闰土一样有声有色的描述捕鸟吗?
② 刺猹:闰土怎么讲他刺猹的?
老师把这段文字找出来了,谁来和老师分角色读一读?同学们,当时是一种什么情景?(渲染)大 海边,夜深人静,周围静悄悄的,只有月亮照着大地,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你听,拉拉响了,猹在咬瓜了。什么感觉?可是闰土呢?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勇敢机灵)从哪体会到的?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再找生分角色读。
③还有什么事你感兴趣?
④过渡:在这许多新鲜事中,有件事给作者留下了的印象最深刻,以至于三十年过去了,仍然在他的脑海中保留着一幅画面,一直都忘不掉,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师出示刺猹画面,激情背诵第1自然段。为什么这幅画面让作者这么难忘呢?引导生观察画面,体会画面的美感和闰土的勇敢机智。
出示图文,指导读好1段,配乐读。
3、 过渡:令“我”难忘的何止是他说出的(指板书)这四件事呀,还有许多许多,这就叫——(无穷无尽)。
(1) 生活在海边的闰土还会有什么事讲给我听?(生举例)
(2) 闰土知道这么多的新鲜事,“我”听了后什么感受?
读16自然段。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读出你的感受。
(3) 你的“啊”字包含着对闰土的羡慕和佩服。想一想,还包含着什么感情呢?引导:“我”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出示文字对比:闰土在雪地捕鸟时,我。.。.。.;
闰土在瓜地刺猹时,我。.。.。.;
闰土在海边拾贝壳时,我。.。.。.;
闰土在看跳鱼时, 我。.。.。.;
闰土。.。.。.时,我……
学生小结:闰土从小生活在大海边,对自然界了解很多,自由自在,而“我”生活在高墙耸立的深宅大院中,就像笼中之鸟、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4) 再来读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感受?(对禁锢生活的不满、讨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读出你的感受。
(5) 闰土啊闰土,是你让我这个生活封闭的人知道世界竟如此奇妙,如此精彩,让我知道大自然是如此有趣、如此丰富。齐读16自然段。
4、 过渡:闰土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去问,让我了解到生活的多姿多彩,也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要走了,分别的时刻到了。我和闰土什么心情?自读最后一段,体会到了什么?
5、 是啊,两个小伙伴在短暂的时间里留下了儿童时代最纯真的深厚的友情,分别的时候真是难舍难分啊!文章学到这里,你喜欢闰土吗?为什么?
四、 拓展
就是这样一位聪明可爱、勇敢机灵的闰土,三十年后,当作者再见到他时,是什么样子呢?出示文字,读。他变化为什么这么大?感兴趣的同学读一读全文《故乡》。
五、 作业
1、 推荐读《故乡》全文。
2、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一文,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划出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
我在教学时,引导孩子找出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从“看瓜刺猹”这一事件入手,通过品读闰土和“我”的对话来感受“看瓜刺猹”的有趣以及闰土的勇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句子所描绘的情境,用形象的课件再次把学生带入情境当中,同时也是辅助学生背诵该段落的一种手段在反复引导孩子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感受闰土的机智勇敢。我觉得孩子们在经过品读和形象感受之后,能背下来的人挺多的。这个办法较好。
“雪地捕鸟”这一事件比较简单,我花的时间就相对较少,我只是抓了其中的几个动词,在学生稍稍品读之后,利用几个动词把事件串连起来,不少孩子也能当场背下来果较好。
我这节课的第三个任务是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硬邦邦地要孩子们从字面上理解,我想有点难度,于是我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当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时,“我”在干什么?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说“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说“我”可能在读四书五经,还有的说“我”可能在背古诗……我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再对比一下闰土和“我”的生活,学生就自然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说自己只看得见“四角的天空”,“啊”字所包含的深层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如何体会,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身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反复研读教材,真正和文本融为一体,再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层层引入,才能让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试讲时,学生对“啊”的含义体会不深,经过反复思考,我把这一难点分解开来,精心设计了一个有梯度的环节,即先让学生回忆闰土讲的新鲜事,再和“我”的生活做对比,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啊”字不仅体现作者对闰土的敬佩、羡慕,还有对自己生活的不满、厌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篇8
【教材解读】
本课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鲁迅在《故乡》中写少年闰土是为了与老年闰土形成一个对比,揭示人物的苦难命运,引起人们深思造成人物苦难命运的原因。课文描写了一个倍受父亲呵护且见多识广、聪明活泼、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让身居大院的“少爷”们自愧不如,更让后来“我”见到老年闰土倍感吃惊。
本单元以认识、了解鲁迅这位大文豪为目的。本课作为单元第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并通过课文后“资料袋”的拓展,了解鲁迅有些什么文学成就,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学习课文的兴奋点是什么?恐怕是急于了解鲁迅吧,看看大文豪是如何写文章的,大文豪的文章写得怎么样,大文豪的文章是否与其称呼名副其实。
教学本课,抓住学生可能存在的兴奋点,我们应该扎扎实实地展开如下方面教学: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课文中有些语言会阻碍学生的理解,因此得扫除字词障碍,学生才能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读文后,最好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但如果从课文中零星捕捉到“月夜刺猹”、“与闰土相识”、“听闰土讲故事”、“与闰土分别”,老师就得引导学生整合课文内容。
2、文章如何写?《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建立在一件件事情的基础上,通过闰土的活动来塑造闰土这个人物形象。首先是叙述事情,文章叙述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叙事;其次是闰土有些什么活动,怎样活动的,恰好紧扣单元要求——继续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3、文章写得怎么样?这是学生认识大文豪、佩服大文豪的基础,建立在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什么?一是从闰土的所作所为,感受闰土见多识广、聪明活泼、机智勇敢,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人物形象;一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这得建立在对闰土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从而理解“我”和“我往常的朋友”的孤陋寡闻,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并进一步思考其原因。闰土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的写作目的得到了揭示,学生无不会感到作家的高明,然后结合“资料袋”让学生认识鲁迅,对鲁迅有个初步的了解。
结合以上分析,本课拟采用“读写结合”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7个生字;结合课文语境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素不知道、畜生、希奇”的意思;学习小说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2、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说出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的一些什么事,在梳理课文叙事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闰土的活动,对比文中的“我”,能说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说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明白作者写作目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人物描写;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
多种方式读课文、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给文后生字注音组词弄清其意思。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目睹教材中鲁迅插图。)
(教师慢慢朗诵)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我国的一位大文豪。
(板书:大文豪)
(揭示单元主题)认识、了解鲁迅。
(了解学生的阅读期待)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利用课题质疑,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进一步激起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写了些什么事,在文中适当位置作出批注。
2、学生读文教师巡视指导:“畜生、希奇、素不知道”等词语;调查学生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句子,并指导学生如何去理解。
3、抽学生轮读课文,并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如何读。
三、全班交流课文写什么
1、学生可能交流的内容:
⑴(“月夜刺猹”、“与闰土相识”、“闰土讲故事”、“与闰土分别”)
⑵(学生可能讲述闰土讲了些什么故事)
2、按学生的交流情况对内容进行梳理。
四、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1、根据对内容的梳理,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2、根据文章思路,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五、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线索和课文内容。
二、学习表达,感受闰土形象
1、闰土做了些什么?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
2、抓住课文对闰土的描写,谈印象深的理由。
3、集体交流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
三、依据课文思路,追寻“我”的情感变化,研读课文
1、“我”盼闰土,与闰土快乐相处到最后难舍难分的情感变化。
2、“我”为何有这些情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一句话:“……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3、“我”与闰土进行对比,明白作者写作目的。
四、拓展延伸
1、评价大文豪写的文章,说说自己学到什么。
2、阅读“资料袋”,加深学生对鲁迅的认识。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运用已经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对自己最熟悉的同学做一个片段描写,写后全班交流,看别人能不能猜出自己写了谁。
3、认识了少年闰土,激起学生了解老年闰土的希望,鼓励学生读原文《故乡》。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月夜刺猹 机智勇敢
识闰土(盼)
雪地捕鸟
闰土讲故事(奇) 海边拾贝 见多识广 四角天空
看瓜刺猹 聪明活泼 孤陋寡闻
看跳鱼儿
别闰土(惜)
【教学反思】
鲁迅的文章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大怕,作为初次接触鲁迅文章的小学生,他们无所谓怕与不怕,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执教该文,让我最揪心的是文白夹杂的语言,因为这会妨碍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少年闰土》这课的教学,我按照自己预设的两课时完成了教学,下面就自己的教学浅略谈谈个人如何操作及其所获。
一、课前准备
1、个性化解读文本。执教该文前,我认真地解读了教材,结合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文实际,把住学生从该文中学得什么知识、怎样去学习、学文后获得什么体验,结合校情学情,明朗自己的教学。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扫除字词障碍,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读文后,最好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但如果从课文中零星捕捉到“月夜刺猹”、“与闰土相识”、“听闰土讲故事”、“与闰土分别”,老师就得引导学生整合课文内容。
(2)文章如何写?首先是记叙事情,文章叙述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叙事;其次是闰土有些什么活动,怎样活动的"。
(3)文章写得怎么样?这建立在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什么?一是从闰土的所作所为,感受闰土见多识广、聪明活泼、机智勇敢,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人物形象;一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这得建立在对闰土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从而理解“我”和“我往常的朋友”的孤陋寡闻,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并进一步思考其原因。闰土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的写作目的得到了揭示,学生无不会感到作家的高明,然后结合“资料袋”让学生认识鲁迅,对鲁迅有个初步的了解。
2、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做什么?一是做好生字的认识,做好课文后七个生字读音、字形、意义的辨析,且工整地书写生字,因为这些生字已经是学生认识的生字,故不必予以太多的纠缠,放手让学生自学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一是做好课前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课前要能将课文读通顺、流利,当然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不能袖手旁观,学生读这篇文章迫切需要老师指点的是一些文言的理解,如“素不知道、无端、如许、罢了、五行”等,另外还有一些词语,如“装弶、忙月、秕谷”等,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把住课文内容。
二、上课过程
1、因为这个单元主题是认识、了解鲁迅,所以就得激起学生迫切想知道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心理,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课始,我让学生目睹鲁迅的插图,然后读出单元导语中对鲁迅的外貌描写,让鲁迅的外貌永驻学生心间。紧接着,我向学生揭示他就是我国的一位大文豪,学生不由自主地再次注视鲁迅的肖像,想一看究竟大文豪到底什么样。最后,大多数学生都心生渴望,想看看大文豪的文章写得怎样?大文豪是如何写文章的?一个评价性的问题和一个习得性问题就这样产生了,与我课前的预设不谋而合。
2、学生读完课题,提出了这么三个有价值的问题:课文写了少年闰土的哪些事?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鲁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前两个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是不难解决的,最后一个问题就难了,得建立在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基础上,对比“我及我先前的朋友”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方能理解。
3、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方法是与文本对话,对话的方式是读课文,学生与文本对话建立在他们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有的放矢。首先是课文写了闰土的哪些事?读毕课文,学生能概括地说出:“月夜看瓜刺猹、闰土到我家、闰土给我讲新鲜事、闰土不舍地离开我家。”这正好与我期盼不谋而合,真是十分庆幸,看来学生不但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还对文章的思路也比较清晰了。学生知道了的、懂了的东西还需要老师重复啰嗦吗?当然不需要了?于是话题就转入研读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这是对文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那学生是如何去做的呢?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我启发学生:“要说清楚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大家已经知道闰土做了些什么事了,关键是看闰土如何做事的?”学生顿悟了,渐渐地,有的学生抓住了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挂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说出闰土可爱;有的学生抓住闰土刺猹的动作“捏、尽力地刺去”说出闰土英勇、勇敢,同时有学生还结合环境描写补充闰土勇敢,更有学生说出闰土虽然没有刺到猹,但他们走到猹的身边,可见他十分机智。学生抓住环境描写、人物动作,品出了人物形象,这正是单元重点——继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最重要的还是闰土给“我”讲新鲜事,这是对闰土语言的描写。学生读文后,有的学生抓住了语言描写,有的学生只抓住新鲜事,因而得引导后者明白那不是“我”和闰土做的事,那是闰土给”我“讲的故事。学生从闰土讲述的新鲜事,结合课文中提到的“我素不知道天下有如许多的新鲜事”读出闰土见识丰富、见多识广。至此,学生对闰土的形象有了较深的认识。
4、要让学生对闰土有深刻的认识,还得对文中“我及我的朋友”进行认识。认识“我及我的朋友”,实际上突破本课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当我问及学生:“文中‘我及我的朋友’你们是如何看待的?”就有学生迅速抓住:“……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问及为何时,出乎我的意料,学生说道:“因为‘我’是少爷,成天被关在四合院里不能外出,就像坐井观天一样,所以只看见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回答有理,但没有进入本质,我追问:“你们知道‘我’为何被关吗?”有学生脱口而出:“关在家里读‘人之初,性本善……’”或许一语道破那是在读书吧,“为何要关在家里读书呢?”学生深有体会答道:“书读不好,就没有好前途,不能升官发财。”看来大家理解这句话,那么这样一来,导致的后果就是什么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没有闰土那样的见识;孤陋寡闻。这样一来,作者的写作目的自然明朗了?有学生说出文章是赞扬闰土机智勇敢、见多识广,有学生说出文章是为了批评关在家里读书那种现状。此时,一个声音传出来了,班上学习最棒那学生说出:“批评封建教育制度。”
5、学生认识鲁迅什么呢?首先是大文豪描写的少年闰土栩栩如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觉得大文豪善于描写人物;其次是文章看似浅显的语言中蕴含很深的道理,作者把自己的思想观念蕴含在文章中了。当然,仅凭这个节选就想全面认识鲁迅那是不够的,必须读鲁迅写的大量的文章。我鼓励学生读故乡原文,读鲁迅其它作品。
三、课后反思
1、紧扣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让学生学得阅读方法。阅读一篇文章,要把住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文章。
2、注重课前预习。学生的课前预习有老师参与,学生不是流于形式的预习,而是学有所得。不但解决了生字新词,而且读通了课文,更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把握。
3、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与文本、老师、学生之间形成对话,最后还让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4、抓住文章重点,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突破难点。在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时,我没有给人物描写法“贴标签”,而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描写,说出自己觉得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学文后,我利用作业:“运用已经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对自己最熟悉的同学做一个片段描写,写后全班交流,看别人能不能猜出自己写了谁”,促进学生运用。
5、整堂课看似大道至简、行云流水,但还很不尽人意。首先是忽略了语文字词教学,对字词没有放到语言环境中加强训练,学生缺少了字词语感训练;其次是没有做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我”盼望闰土,“我”惜别闰土,没有指导学生读出“盼、惜”;没有指导学生读出月夜刺猹的场面。实感惋惜。另外,教学设计提纲化,也是我需要改正的,最好能将教学设计更细化,教学才会做得更细致化。
6、检讨:让学生说出作者写作目的这教学目标拔高了。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篇9
十一月初我执教了六上《少年闰土》第一课时,作为实验阶段的课堂,感触十分深。
课前,我按照学校的“目标导学课堂”方式进行备课,把第一课时的目标具体落实到每一环节中,备课上做到环节清晰,易于操作。
整堂课下来,既有成功之处,也暴露出必须的问题。
值得肯定之处:对于“初识闰土,了解闰土的文学成就”这块资料学习的较好,异常是对于资料袋的梳理,让学生用关键词从几个方面进行概括,教给学生读懂资料的方法,并且从三个层面上了解了鲁迅,较好地达成了目标。
对于星级学习单,学生能在小组内在小先生的带领下展开学习、检查,必须程度上到达了“交流中共同提高”的效果。整堂课学生自我学习的时间比较充裕,做到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
不足之处:因为囿于学习单的预设,检测时按部就班,缺少学生思维的碰撞,课堂显得太理性,所以提议对于学习单能够有选择使用,对于难点之处作重点突破,这样有效减少时间。对于课文主要资料的梳理,让学生说出所以然,对于每一小标题的取名要让学生说出相应是从课文的哪些段落里找到的,这样就更多了份探究,学得更到位。
对于闰土外貌描述的段落学习,在导学环节中应当把教师的指导落实到位,如从哪几层面进行外貌描述,应当有个相应的指导,这样学生到位了,对于后面的仿写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可能能较快地达成目标。
走在课改的路上,正视暴露出的问题,我想能更好地促进我不断地反思,期望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目标教学能不断向前迈进。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篇10
《少年闰土》是一篇老课文,在组织教学设计时,我大胆地将《故乡》中中年闰土的外貌描述引进课堂,让学生经过比较闰土少年时的纯净与天真,中年时的苍老与悲苦,对帮忙学生感悟鲁迅写人物的特点,起到了十分好的效果。具体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我的体会: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主角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让学生自我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终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教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采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口吻说:“我明白,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餷”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资料,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餷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能够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主角朗读起来,有的展示自我收集有关“跳鱼儿”的画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谁能没有自我的喜爱?谁能没有自我的感受?不一样的情节,不一样的学生有自我不一样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我的。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教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的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我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进取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明白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这一个过度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教室主角转换时有时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篇11
《少年闰土》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
首先,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这时我问:“课文中没有写出我的外貌,那么你能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吗?”学生想象的积极性自然高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头戴皮帽子,脚穿小毡靴,脸又白又红润,口齿伶俐……”这时再要求根据刚才的讨论,有条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征。在临下课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写作方法,以老师为模特,把老师的外貌写出来。要求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没有见到老师的人,也能通过你的描写认识,此时学生便饶有兴趣地接受这一课外作业。并且有的同学还写了班级中的小伙伴,为此我们还举行的一个“认人大行动”呢!
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只要通过平时的读写训练,以点带面,因小见大,读写融合,我想,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便能得到提高。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篇12
一句句、一行行地读着,读着,仿佛我就是学生,正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仿佛一位天真、朴实、勇敢、机灵的农村少年就在我身边;仿佛闰土那逼真生动的话语就响在我耳旁
尽管我读着的只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一节语文课的片断,而且还是摘要,并不详尽,然而它画了。足以显示出续梅英老师教学艺术的魅力来。
这节课中,续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步步突出重点。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以哪几件事重点描写闰土的动作,其中哪件事对你印象最深,为什么三个问题引路,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来,以人物的动作描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充分体现了引得得法,怪不得把我也引到闰土身边。
教学中,续老师亲切地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晚上,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明晃晃的银项圈,捏了胡叉,轻轻走去,用力刺去难怪闰土英俊、勇敢、机灵的形象给学生留下那么深的印象!原来闰土这个农村少年的特点已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
教学中,续老师很注意在联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使学生对闰土的认识逐步完善、深刻、整体化。教学中,续老师很注意字、词、句、篇的联系,在联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很注意把理解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恰如其分地渗透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的训练;还很注意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使学生达到形象完美、情境交融、事理合情的整体认识的境界。怪不得,读着,读着,我看见了,我听见了,我希奇,我兴奋。
教学中,续老师激发指点学生读、想、说、评,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思想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在读、想、说、评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领悟得到的。捕鸟、捡贝壳、看跳鱼儿这三件事都是学生从看瓜刺猹的学习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习理解的。仅仅一节课的一个片断,就已经显示出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训练过程,不然,我怎么会也变成学生,正把手臂高高举起,抢着回答老师的提问?
这大概就是艺术享受的乐趣吧!
推荐访问:反思 少年 教学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反思部编版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简短性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不足之处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成功与不足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不足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500字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与改进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2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