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品鉴赏3篇
儿童文学作品鉴赏1 我的壁橱里有个噩梦(梅瑟·迈尔) 我的壁橱里有个噩梦。 睡觉前,我总是把壁橱的门关上 我都不敢回头看一眼,直到我安全地上到床上,我才敢偷偷地看一眼。 有一天晚上,我决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文学作品鉴赏3篇,供大家参考。
儿童文学作品鉴赏1
我的壁橱里有个噩梦(梅瑟·迈尔)
我的壁橱里有个噩梦。
睡觉前,我总是把壁橱的门关上
我都不敢回头看一眼,直到我安全地上到床上,我才敢偷偷地看一眼。
有一天晚上,我决定永远地摆脱我的噩梦。
我关了灯,噩梦从壁橱里钻了出来,悄悄地向我走来。
我飞快地打开灯,看到它正坐在床的另一头。
“滚开!不然我就开枪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冲它了一枪。
可是想不到,我的噩梦开始哭了起来。
我气得要命,“噩梦,安静点,不然你就把我的爸爸妈妈吵醒了!”可是它还是不肯停下来,我只好去拉它的手,把它塞到床上,然后关上了壁橱门。
我猜我的壁橱里还有一个噩梦,可是我的床不够大,睡不了三个了。
我们睡着了,又一只噩梦从壁橱里钻了出来。
鉴赏:
作品突出表现了变幻美和欢愉美。
在这个由小男孩第一人称自叙的幻想故事里,一切的孤独、不安与恐惧都被推到了那扇壁橱门的背后,在这本书的扉页上我们已经瞥见了,门里杂乱地丢着一堆玩具和衣物。
是门通向另外一个黑暗的世界,一个噩梦的世界。
只要一关灯,噩梦就会破门而出……小男孩不但幻想门背后有一条长长的隧道,最让人叫绝的是,作者还赋予了噩梦一个形状——一个丑陋到了极点的大怪物!这个怪物刚一出来时还挺疯狂,张牙舞爪,可灯一亮它就原形毕露了,原来像小男孩怕黑夜一样,它怕灯光。
于是,情节就急转直下了,害怕的不再是头戴钢盔、手持长枪的小男孩,而是胆小的“噩梦”自己了——“噩梦”害怕得失声痛哭。
最后小男孩不但不怕“噩梦”了,还和“噩梦”亲热地睡在一起,甚至还得意地发出了这样的心声:“我猜我的壁橱里头还有另外一只噩梦,可我的床不够大,睡不下三个了。”在儿童的幻想世界里主体与客体、现实与幻境之间没有界限,想象显得丰富而奇妙。
孩子都惧怕黑夜,可梅瑟·迈尔却把孩子的这种恐惧心理别出心裁地写成了一个让人捧腹的故事。
梅瑟·迈尔对“噩梦”这个形象的描绘活灵活现,天底下从来也没见过这么丑陋的怪物,龇着两粒大牙不说,还长着一个塌鼻头和一对翅膀一样的大耳朵,身上满是绿斑,尾巴像一个流星槌。
当这么一个奇丑无比的巨大怪物坐在地上,像一个3岁小孩似的放声干嚎;当它上了床,哆哆嗦嗦地地用爪子指着壁橱门让小男孩去关门;当关了灯,它半睁着一只眼睛偷瞟壁橱门时,谁都会为它那生动而又滑稽的表情发出一阵阵笑声。
这样的“噩梦”不但不可怕,还很可爱。
很多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可能都愿意和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般的“噩梦”挤在同一张床上睡觉。
儿童文学作品鉴赏2
现在有好多孩子刚刚四五岁就被老师要求识字写字,甚至算数,家长给孩子们买的课外阅读也都是一些有关语文数学的启蒙书,这样的教育没有对错之分,只是这样的幼儿教育真的是合适的吗?给孩子们看这些书真的是合适的吗?
著名儿童文学大师梅子涵说过:安排好童年阅读,就是安排好一生。
童年阅读如此重要,我们为什么非要让语文数学知识过早的充斥在孩子的脑子里?我们为什么不能给孩子们看一些适合他们年龄阶段,可以培养他们品质,而且这些品质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的书呢?这些书对于孩子的影响可能不像学算术一样,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一定要相信,这些作品对于孩子一定有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甚至可以影响其一生的,文学的功用就是无用之为用,看起来没用其实是最有用的。
课堂上老师让我们看了几个绘本视频,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绘本,我们先看了山姆 麦克布雷尼的《猜猜我有多爱你》,文中兔宝宝和兔妈妈比赛看谁爱对方多一些,兔宝宝总是输给兔妈妈,因为兔妈妈各方面的能力都比它高许多。
最后兔妈妈说:“其实你爱我,没有我爱你那么多。”这个故事很简单,直接把“爱”这种情感点到这里,就是母子情深,母爱的伟大,而且内容的构思意味深长;又看了谢尔 希尔弗斯坦的《爱心树》,也是一个父母对孩子的爱,付出与索取的故事;还有一个法兰克 艾许的《月亮,生日快乐》,讲述了孩子对于回声的认识。
这样的作品真的很适合孩子们看,从这些作品中受到的影响在一道道算术题中是得不到的。
当然,儿童文学作品并不单单是绘本。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映,儿童文学也不例外。
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向孩子们展示人类社会美好的一面,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的本真,同时,一些丑恶现象也不应回避,因为善恶并不是对立的。
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带给儿童的是精神方面的成长。
这种成长包括儿童对*正确认识的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价值观的成长以及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继承。
儿童文学作品鉴赏3篇扩展阅读
儿童文学作品鉴赏3篇(扩展1)
——儿童文学作品读后感5篇
儿童文学作品读后感1
我看完《蓝鲸的眼睛》这本书,脑海里浮想翩翩。蓝鲸的眼睛是灵魂的光。盲人得到它可以重见光明。有一个勇敢而冒失的少年,为了让一个弱视的女孩能够重见光明,他将蓝鲸的一只眼珠取了出来,蓝鲸失去了宝贵的眼睛,痛苦、愤怒涌上了蓝鲸的心头。于是,它开始疯狂的报复渔民们。小女孩得到了那只眼睛,她的眼睛亮了,但当女孩知道那是蓝鲸宝贵的眼睛时,她选择了放弃好不容易得到的光明,把眼睛还给蓝鲸。她一直坐在海边,希望蓝鲸能来寻找自己的眼睛。而少年为了*息蓝鲸的愤怒独自一人乘船出海,他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抚慰了心灵受伤的蓝鲸。蓝鲸的灵魂得到了升华,它将一只眼睛留给了女孩,而那个少年却再也回不来了。
读了这篇感人的童话,也许有人会认为那个少年是自作自受,因为那都是他错。但我认为不,因为他之所以会去取蓝鲸的眼睛,是为了使一个女孩重见光明。当蓝鲸报复渔民们的时候,他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他没有,他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来抚慰蓝鲸受伤的心,用生命来解除蓝鲸对渔民们的报复。
儿童文学作品读后感2
读了《蓝鲸的眼睛》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拥有善良,就会拥有清澈、美丽的眼睛。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美丽安静的夜晚,一个渔民出海得到了蓝鲸的眼睛。蓝鲸很愤怒,并向渔民报仇。渔民知道错误,原意用鲜血与生命当报复。女孩的爷爷为了杀死蓝鲸,把眼睛埋了起来。女孩不忍心伤害蓝鲸,把眼睛换给了它。最后,蓝鲸把眼睛留给了女孩。而女孩从此也拥有的光明。
这篇文章把我深深的感动了,小女孩不怕再次陷入黑暗,失去光明,都要把眼睛还给蓝鲸。而渔民知错就改,勇于承担。为了让其他人不受到伤害,宁愿拿自己的生命当代价。故事里面的每一个主人公都是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他们都值得拥有清澈美丽的眼睛。
要像女孩一样善良的人真的不多,而我课外班就有一个。她叫昭静瑕,名字和她人一样美丽善良,眼睛水汪汪的。因为她的善良,常常被班里男生欺负,但是她不会记在心上,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他们。有一次,班里一个男生忘记带课本了,静瑕就借那位男生一起看。那位男生最后被静瑕的善良大量给感动,和她做了很好的朋友。
虽然人的性格不容易改,但我会尽量像文章中的小女孩或者静瑕一样善良的心,改掉以前的坏习惯!
儿童文学作品读后感3
这本书是在几年以前看过的,现在我也没有重读,而是回想了一下,想了想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哪些痕迹。
首先想到的是小豆豆们的阅读校车,孩子们每天都在这里静静地阅读,他们或坐或站或蹲,就那么随便的开始他们的阅读课,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令人难忘的场面。阅读课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是十分奢侈的,一周即使有一节阅读课,上完之后也要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的,随随便便的阅读课在我们眼里更是在无端的浪费时间,我认为阅读重在读,在读书的量的积累,各种能力即使不写出来,也是在不断的积累提高的。所以小豆豆们每天的自由阅读让我记忆颇深,并替我们的孩子们向往,希望我们的孩子们也能如此。
其次我想到的是小豆豆在下水道里舀自己的钱包。这个钱包黑乎乎的,确是小豆豆的至爱,不幸掉进到了厕所里,于是小豆豆就找到厕所的出口开始挖,舀出来的东西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这时,校长先生走过这条小路,看到小豆豆在忙活着,问:“你在干什么?”小豆豆顾不得停下手里的活儿,一边舀一边说:“我的钱包掉到池子里面了。”“是吗?”说着,校长先生把手背在身后,就像*时散步那样又走开了。后来校长又走了过来,让小豆豆弄完后把这些东西全放进去。以至于小豆豆最后觉得“即使钱包没有了,也挺满意的。”因为自己干了这么多活,实际上还有一点是因为“校长先生对我所做的事没有生气,很信任我,把我当作以为很有人格的人来尊重”。这位校长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我还看到这个学校的孩子都喜欢来学校,小豆豆刚放学回到家就想着第二天的上学,而且充满了期待。这在今天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今天的孩子有几个喜欢上学的?学校里的条件改善了,桌子凳子全是新的,班里又有了多媒体,有的学校还有空调,条件的改善并没有守住孩子们的心,这不能不让人思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巴学园有几个打动人的细节:来上课的孩子都从自己喜欢的科目开始一天的学习;学习以自己学习为主;孩子们在这里都能得到尊重,人人*等;喜欢图书馆就可以任何时间进取都读书,读什么书都可以,还可以把书带回家去读或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来大家分享。
这本书浅显易懂,不仅老师能看,孩子们也能看,相信孩子们会喜欢它的。
儿童文学作品读后感4
第一次读《小王子》,是在高中的时候,我一下子就被他那清新的文笔和单纯的世界所吸引。三十年后的现在,再读《小王子》,不禁一次次地流泪,为小王子那慑人心魂的忧伤而心悸,为他纯洁而执着的爱所感动,也为自己那逐渐泯灭的童心而哀悼。正象作者在序言里面说的,他把这个童话“献给雷昂?维尔特,当他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世界著名儿童文学。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全书讲述他来到地球的种种经历。故事既美丽又伤感:飞行员“我”因为飞机出了故障,被迫降落在远离人烟的撒哈拉沙漠上,这时一个迷人而神秘的小男孩儿出现了,执拗地请“我”给他画一只绵羊。他就是小王子,纯洁,忧郁,爱提问题,对别人的问题却从不作答。在攀谈中小王子的秘密逐渐揭开了,因为一朵美丽而娇气的玫瑰,小王子离开了一直*静地生活着的小行星。他先后游历了六个星球,在这些星球上,他遇到一些他觉得很不可理逾的大人,狂妄自大的国王,财迷心窍的商人、迂腐的点灯人……他用朴实的语言,向你倾诉一些隐藏在事实背后的东西,那些眼睛看不到的东西。他不断的感慨:“大人的世界确实奇怪,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看不见的。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
《小王子》这部童话情节跌宕起伏,富有哲理和意趣。作者以小王子孩子的眼光,用凝练的语言渗透了对人类文明的深邃认识,写出了人类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阐述了*的空虚、盲目、愚蠢、狂妄、死板、教条,表达出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的讴歌。作者还特别借小王子之口赞颂了情谊和友爱,希望人们要发展友情,相互热爱,勇于承担爱的责任。因为在作者看来,小王子的爱情,纯净淡雅,诚恳认真。所以作者认为爱就要像小王子住的星球上的火山一样炽热,爱就要像小王子那样兢兢业业为玫瑰花铲除恶草,爱就要像小王子那样爱得死去活来,爱就要像小王子那样爱得不顾一切。如果死能够使他回到自己的星星上,如果死能够让他和所爱的人相会,他会义无返顾地选择死去。
小王子就是这么做的,他轻轻地倒下,正如他无人知晓地来到地球。
儿童文学作品读后感5
童年是个绚丽而又温馨、美好而又浪漫的字眼,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灿烂而难忘的历程,《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翁汤姆也不例外。
书中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出生在一个不怎么被人提起的小镇。童年的他定然是没有多少幸福的阳光。但再多的拘束,也纵然是锁不住他向往自由,渴望自我的一颗心。如果厌烦了教会学校的枯燥乏味,背负起家庭的冷落和繁重的心情,那么汤姆索亚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不因为生活的无味和心情压抑而倒下,汤姆毅然决定去当一个海盗,他觉得在这个社会必须要有一点作为才可*自己。在满怀踌躇之后,他才在众多的选择中看重了海盗这个职业。但自己孑然一身的力量是小的,他明白只有团队的协作才可以助自己实现梦想,因此,他在镇上觅到了真正趣味相投的朋友——哈克贝利?费恩——虽然他是一个不怎么好的孩子,但汤姆总算寻到了朋友。有了朋友,便是齐心就有了共享,在汤姆曾经的生活中,就好像抹去了没有朋友的一面。
从他们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正直和勇敢,以及在*时生活中聪明可爱,幼稚而又认真的举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这部小说就是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从书中的汤姆的成长经历中,我更加懂得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轻言放弃,坚信只要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就能成功。生活在充满阳光的汤姆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欢乐、有梦想,美梦便可以成真。终有一天,我们的天性可以自由自在的发挥,创造出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
不可否认,我非常喜欢天真活泼,自由自在的汤姆,在他的身上确实可以看到许多我童年的影子。但他自由活泼的性格特点也让别人太操心了,特别是他的姨妈,为了他,经常担惊受怕,可汤姆却不明白大人们的心思,我想这或许是汤姆身上唯一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过我最欣赏的还是他对一切新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并且能大胆实践,勇敢面对,而对自由、未来的向往和执着追求,怎能不让人啧啧赞叹呢!
人们常说:童年就像一罐蜂蜜,越吃越甜。时隔越长,就越令人回味无穷。尤其可见,童年的时光不但美好,而且十分宝贵;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只要充实地过好每一分每一秒,童年就会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儿童文学作品鉴赏3篇(扩展2)
——儿童文学作品讲演心得体会3篇
儿童文学作品讲演心得体会1
望着书架上那一本本整齐罗列着的儿童文学,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陷入了无限的遐想中。
暑假中,父母见我整日无所事事,于是,准备为我订购《儿童文学》这本杂志,补充我的课外阅读量。起先,我极力反对,因为我不喜欢被人逼迫做事,可是,“父命难违”啊!当第一本《儿童文学》递到我的手中时,我粗略地浏览了一下,觉得那些内容我一点儿也不感兴趣。随着一本本的到来,渐渐地,我对《儿童文学》这本杂志产生了兴趣,那些富有奇异想象力的童话;那一篇篇,一件件感人的故事;那一个个有趣的小说,令人回味无穷。从此,我便喜欢上了阅读,书桌前每天都出现了我的身影,我捧着书,快乐地阅读着,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泪润双眼,深深陶醉于其中
《儿童文学》向我展现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这本书使我就像一株忘忧草,整天没有了忧愁,沉浸在快乐之中。它的出现填补了我心灵的空虚与寂寞,给予我心灵的抚慰,给予我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它就像是我的朋友,我的导师,敞开知识的大门,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到达成功的彼岸。
儿童文学作品讲演心得体会2
如果说冰心的一篇散文能让我们记忆深刻,那莫非《寄小读者》系列了,《寄小读者》系列是冰心在不同年代与小读者的联系《寄小读者》算冰心描绘一生的作品,从冰心二十多岁的《寄小读者》,再到四十到六十岁的《再寄小读者》,又到七八十岁的《三寄小读者》,我们不禁感到时光飞逝,日月如梭,穿越了无数光景。可你要细细的"研读,你不禁感觉他深奥,可我们我们总会耐心的去看,恐怕人们短时间内无法研究透《寄小读者》系列,所以它里面的秘密可以让你伴随很多年。
说了这么多,再谈谈冰心的诗吧,冰心的诗令人熟悉,因为她的诗有吸引力,又很*常,与其说冰心的文章要令人钻研,不如说冰心的诗是易懂的。
读了《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我感到*文学作品很伟大,看了冰心的作品,我更想看巴金、老舍的作品,可以说冰心儿童文学给我打开了*文学的大门。
儿童文学作品鉴赏3篇(扩展3)
——儿童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3篇
儿童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1
1.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
意大利作家科洛迪,原名卡尔洛洛伦齐尼,1826年生在一个叫科洛迪的小镇。
他一生写过许多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小手杖地理》《木偶奇遇记》《眼睛和鼻子》《快乐的故事》《愉快的符号》等。
《木偶奇遇记》发表于1880年。
故事描述的是当仁慈木匠皮帕诺睡觉的时候,梦见一位蓝色的天使赋予他最心爱的木偶皮诺曹生命,于是小木偶开始了他的冒险。
如果他要成为真正的男孩,他必须通过勇气、忠心以及诚实的考验。
在历险中,他因贪玩而逃学,因贪心而受骗,还因此变成了驴子。
最后,他掉进一只大鲸鱼的腹中,意外地与皮帕诺相逢……经过这次历险,皮诺曹终于长大了,他变得诚实、勤劳、善良,成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孩。
2.休洛夫廷的《杜立德医生》
美国作家休洛夫廷(1886~1947)的《杜立德医生》构筑了一个非常奇妙、有趣的童话世界。
善良憨厚的杜立德医生特别喜欢动物,他的诊所里收养了各类无家可归的动物。
在他的身边,有一只非常善于使用脚管账的鸭子管家,还有一只鹦鹉,总是及时地提醒他应该下决心去做什么事。
一天,猴子吱吱突然气喘吁吁地跑来,说它非洲的同类得了一种可怕的传染病,请杜立德医生前去救治。
杜立德医生和鸭子呷呷、小狗叽噗、小猪咕咕、鹦鹉和猫头鹰吐吐开始了他们的惊险之旅。
3.童话《不不园》
日本作家中川李枝子的《不不园》于1962年出版,写了幼儿用积木搭了一艘轮船,起航后驶进大海,遇到了海上风暴和一条鲸鱼,鲸鱼不仅不吃孩子,还和孩子们成了好朋友,将他们送回幼儿园,鲸鱼还和孩子们合影留念。
在这里,通过现实情景和幻想情景的交融,让鲸鱼闯入了一个孩子的真实生活,形成了十分奇异的美学风格。
《不不园》是日本儿童文学的典范,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将它列入“必读图书”,也获得了童话系列的世界金奖。
4.弗兰克鲍姆的《绿野仙踪》
弗兰克鲍姆(1856~1919),美国著名作家,美国儿童文学之父。
1899年出版了第一部短篇童话集《鹅爸爸的故事》。
1900年出版的《绿野仙踪》是其最为著名的一部作品,并为此创作了13部续集。
鲍姆一生创作62部童话,2部长篇小说。
《绿野仙踪》讲述的是善良的小姑娘多萝茜被一场龙卷风刮到了一个陌生而神奇的矮人国——奥兹国,并迷失了回家的路。
在那里多萝茜受到了欢迎和尊宠,还得到了东方女巫的宝物——一双银鞋,女巫还给她指引了一条通向翡翠城,找奥兹魔法师寻求帮助的路。
在沿着黄色地砖去往翡翠城的路上,多萝茜结识了没有脑子的稻草人,没有心脏的铁皮人和十分胆小的狮子,他们为了实现各自的心愿,互相帮助,历尽艰险,四个人结伴前行,遇到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
最终,稻草人发现自己有了会算数的头脑,铁皮人发现自己有了一个健康的心脏,狮子重新找回了勇气成了百兽之王。
他们凭借自己的智能和毅力,如愿以偿地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儿童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2
5.维塔利比安基的《林中小屋》
维塔利比安基(1894~1959)是俄罗斯生物学家、卓越的儿童文学作家,其文学遗产有短篇童话,短篇故事,描写动物、林猎、大自然的中篇小说和童话,是苏联以大自然为描写对象的儿童文学的典范。
比安基童年就随父到森林里去旅行,他积累了丰富的动植物知识。
他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描写大自然。
大自然是比安基成才的摇篮。
比安基在1923~1924年两年时间里出版了《林中小屋》等六本动物故事。
比安基向孩子揭示动物的生活与周围的森林、湖泊、旷野有什么联系,它们怎样为自己的生存而斗争;向孩子们解释为什么鸟儿的歌声各不相同,为什么动物的脚长得不一样,为什么动物有尾巴,等等。
在其后的35年中为小读者创作了300多部作品,受到全世界少年儿童读者的广泛欢迎,其中最精彩的故事早已越出国界,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6.绘本《三只小猪上幼儿园》
该绘本由日本中川李枝子著,山协百合子绘图。
主题是探讨我们童年生活中关键性的经验——第一次上幼儿园。
相信它能引起幼儿的共鸣,尤其适合那些从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阅读,帮助其缓解可能产生的焦虑。
这本书的封面就很吸引孩子,因为画面明亮、温暖,小猪的造型可爱,富有童趣。
幼儿会从画面上看到,在一个小猪的乐园里,许多小猪都在忙着玩孩子们爱玩的游戏。
它们有的看小鸟,有的在玩球,有的拉小火车……好快乐!
继续翻阅图画书,画面干净,每幅图画都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小猪的形象,并且色彩搭配协调,清新自然,画面采用了连续性的效果,让故事情节更富有动感。
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幼儿感受和认识到,幼儿园是可以玩好多游戏的地方,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
1.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话》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是丹麦著名的童话天才,他被称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一生共创作了168篇童话。
2.艾伦亚历山大米尔恩的《小熊温尼菩》
艾伦亚历山大米尔恩(1882~1956),英国著名剧作家。
1926年出版的《小熊温尼菩》和1928年出版的续篇《菩屋拐角处的小房子》,现在合称“菩书”系列。
20世纪20年代风靡英国,至今为止“菩书”系列已是家喻户晓的儿童读物。
《小熊温尼菩》中的形象都是拟人化的玩具,而不是拟人化的动物,是作者受自己小儿子玩具熊的启发而创作的。
温尼菩是一个小男孩的玩具熊。
它看上去有点傻,关键时刻却很机智,而且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主意。
他有点淘气、有点馋,可富有同情心,能帮助别人,而且他勇敢,能出奇制胜。
他特别爱编唱歌谣,即兴创作,出口成歌。
米尔恩的童话对儿童游戏性思维特别投入,因而在扣住儿童心理上特别地道,描述中透出幽默、稚拙,特别讨孩子喜欢。
菩的故事完全没有任何隐藏的含义,它单纯、纯粹。
儿童文学作品鉴赏3篇(扩展4)
——文学作品读后感10篇
文学作品读后感1
这本书是在几年以前看过的,现在我也没有重读,而是回想了一下,想了想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哪些痕迹。
首先想到的是小豆豆们的阅读校车,孩子们每天都在这里静静地阅读,他们或坐或站或蹲,就那么随便的开始他们的阅读课,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令人难忘的场面。阅读课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是十分奢侈的,一周即使有一节阅读课,上完之后也要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的,随随便便的阅读课在我们眼里更是在无端的浪费时间,我认为阅读重在读,在读书的量的积累,各种能力即使不写出来,也是在不断的积累提高的。所以小豆豆们每天的自由阅读让我记忆颇深,并替我们的孩子们向往,希望我们的孩子们也能如此。
其次我想到的`是小豆豆在下水道里舀自己的钱包。这个钱包黑乎乎的,确是小豆豆的至爱,不幸掉进到了厕所里,于是小豆豆就找到厕所的出口开始挖,舀出来的东西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这时,校长先生走过这条小路,看到小豆豆在忙活着,问:“你在干什么?”小豆豆顾不得停下手里的活儿,一边舀一边说:“我的钱包掉到池子里面了。”“是吗?”说着,校长先生把手背在身后,就像*时散步那样又走开了。后来校长又走了过来,让小豆豆弄完后把这些东西全放进去。以至于小豆豆最后觉得“即使钱包没有了,也挺满意的。”因为自己干了这么多活,实际上还有一点是因为“校长先生对我所做的事没有生气,很信任我,把我当作以为很有人格的人来尊重”。这位校长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我还看到这个学校的孩子都喜欢来学校,小豆豆刚放学回到家就想着第二天的上学,而且充满了期待。这在今天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今天的孩子有几个喜欢上学的?学校里的条件改善了,桌子凳子全是新的,班里又有了多媒体,有的学校还有空调,条件的改善并没有守住孩子们的心,这不能不让人思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巴学园有几个打动人的细节:来上课的孩子都从自己喜欢的科目开始一天的学习;学习以自己学习为主;孩子们在这里都能得到尊重,人人*等;喜欢图书馆就可以任何时间进取都读书,读什么书都可以,还可以把书带回家去读或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来大家分享。
这本书浅显易懂,不仅老师能看,孩子们也能看,相信孩子们会喜欢它的。
文学作品读后感2
第一次读《小王子》,是在高中的时候,我一下子就被他那清新的文笔和单纯的世界所吸引。三十年后的现在,再读《小王子》,不禁一次次地流泪,为小王子那慑人心魂的忧伤而心悸,为他纯洁而执着的爱所感动,也为自己那逐渐泯灭的童心而哀悼。正象作者在序言里面说的,他把这个童话“献给雷昂?维尔特,当他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世界著名儿童文学。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全书讲述他来到地球的种种经历。故事既美丽又伤感:飞行员“我”因为飞机出了故障,被迫降落在远离人烟的撒哈拉沙漠上,这时一个迷人而神秘的小男孩儿出现了,执拗地请“我”给他画一只绵羊。他就是小王子,纯洁,忧郁,爱提问题,对别人的问题却从不作答。在攀谈中小王子的秘密逐渐揭开了,因为一朵美丽而娇气的玫瑰,小王子离开了一直*静地生活着的小行星。他先后游历了六个星球,在这些星球上,他遇到一些他觉得很不可理逾的大人,狂妄自大的国王,财迷心窍的商人、迂腐的点灯人……他用朴实的语言,向你倾诉一些隐藏在事实背后的东西,那些眼睛看不到的东西。他不断的感慨:“大人的世界确实奇怪,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看不见的。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
《小王子》这部童话情节跌宕起伏,富有哲理和意趣。(.)作者以小王子孩子的眼光,用凝练的语言渗透了对人类文明的深邃认识,写出了人类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阐述了*的空虚、盲目、愚蠢、狂妄、死板、教条,表达出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的讴歌。作者还特别借小王子之口赞颂了情谊和友爱,希望人们要发展友情,相互热爱,勇于承担爱的责任。因为在作
者看来,小王子的爱情,纯净淡雅,诚恳认真。所以作者认为爱就要像小王子住的星球上的火山一样炽热,爱就要像小王子那样兢兢业业为玫瑰花铲除恶草,爱就要像小王子那样爱得死去活来,爱就要像小王子那样爱得不顾一切。如果死能够使他回到自己的星星上,如果死能够让他和所爱的人相会,他会义无返顾地选择死去。小王子就是这么做的,他轻轻地倒下,正如他无人知晓地来到地球。
文学作品读后感3
近段时间一直在拧一些乱乱的文字,看得乱流突袭,开始发觉在生活中讲话都失去语感。于是产生了懒惰情绪,不愿意再在艰涩晦深的问题中继续停留,转而回身读一些小时候所看的东西。第一本看的,便是《简爱》。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对于《简爱》,早先我是完全被它的语言所打倒。如痴如醉,魂牵梦萦,有段时间张口闭口都在学那种英国式优雅的口吻。小时候图个好玩,没对情节具体参悟,在心目中这就是一部完美华丽的诗歌。是记忆花园中最后的秘藏。但是重新读过一遍之后,语言的流丽依旧,却在情节与构思中发现了一些别的。
大凡喜爱外国文学作品的女性,都喜欢读夏洛蒂的《简爱》。假如我们认为夏洛蒂仅仅只为写这段缠绵的爱情而写《简爱》。我想,错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动变化着的英国19世纪中叶,那时思想有着一个崭新的开始。而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假如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假如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假如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
文学作品读后感4
花了五天多的时间终于读完了《简爱》,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这连住的几日,我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一切时间都耗费在这本来自遥远国度的小说里。然而我还得在抱怨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的杰出与迷人。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异国风情。这充满着英国十九世纪趣味的故事里,让我感慨了很多。其实我应该早些接触这本书,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绍它了。可惜,我拥有着一点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现在去欣赏它,实在有些相见恨晚。
对简爱,我是欣赏和赞美的。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等。虽经历了很多的不幸却依旧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为了自己的爱的信念,*等的真实纯粹的爱,甚至毅然放弃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爱情,并最终也和自己的爱人实现了精神上的*等,简爱的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是*凡而不*庸。在我心中,简爱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张扬的精灵。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闪亮和美丽。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却把她倔强的性格,独立的个性留给我们一个感动。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简爱已作为独立女性的经典,我希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
文学作品读后感5
童年是个绚丽而又温馨、美好而又浪漫的字眼,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灿烂而难忘的历程,《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翁汤姆也不例外。
书中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出生在一个不怎么被人提起的小镇。童年的他定然是没有多少幸福的阳光。但再多的拘束,也纵然是锁不住他向往自由,渴望自我的一颗心。如果厌烦了教会学校的枯燥乏味,背负起家庭的冷落和繁重的心情,那么汤姆索亚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不因为生活的无味和心情压抑而倒下,汤姆毅然决定去当一个海盗,他觉得在这个社会必须要有一点作为才可*自己。在满怀踌躇之后,他才在众多的选择中看重了海盗这个职业。但自己孑然一身的力量是小的,他明白只有团队的协作才可以助自己实现梦想,因此,他在镇上觅到了真正趣味相投的朋友——哈克贝利?费恩——虽然他是一个不怎么好的孩子,但汤姆总算寻到了朋友。有了朋友,便是齐心就有了共享,在汤姆曾经的生活中,就好像抹去了没有朋友的一面。
从他们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正直和勇敢,以及在*时生活中聪明可爱,幼稚而又认真的举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这部小说就是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从书中的汤姆的成长经历中,我更加懂得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轻言放弃,坚信只要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就能成功。生活在充满阳光的汤姆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欢乐、有梦想,美梦便可以成真。终有一天,我们的天性可以自由自在的发挥,创造出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
不可否认,我非常喜欢天真活泼,自由自在的汤姆,在他的身上确实可以看到许多我童年的影子。但他自由活泼的性格特点也让别人太操心了,特别是他的姨妈,为了他,经常担惊受怕,可汤姆却不明白大人们的心思,我想这或许是汤姆身上唯一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过我最欣赏的还是他对一切新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并且能大胆实践,勇敢面对,而对自由、未来的向往和执着追求,怎能不让人啧啧赞叹呢!
人们常说:童年就像一罐蜂蜜,越吃越甜。时隔越长,就越令人回味无穷。尤其可见,童年的时光不但美好,而且十分宝贵;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只要充实地过好每一分每一秒,童年就会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文学作品读后感6
《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十分的好看,它的作者是因法国作家丹尼·笛福,他的灵感来自于一个新闻。1719年,《英国人》杂志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位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与船长发生冲突,被抛弃在荒岛上孤独的生活了四年多,变成了一个忘记人类语言的野人。在这则新闻的启发下,丹尼·笛福创作了这部小说。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鲁滨孙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喜欢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他几次出海,都遭不幸,最后一次只身漂流到一个孤岛上,在这个孤岛上,他竟然生活了二十八年,当他离开荒岛回到英国,此时鲁滨孙已离家三十五年了。
我可以想象出,那是鲁滨孙的处境,他会遇到多么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他的生活是何等的孤单与寂寞,但是鲁滨孙却用自己的勇敢战胜了恐惧,用智慧想出了种种办法,解决了一个个生活难题。我没有鲁滨孙的那种力量,我的勇气没有他大,遇到困难也许我不会迎上去,而是躲开。
我想今后会有许多困难、挫折等着我们,只有向鲁滨孙那样,才能闯过这些难关。
文学作品读后感7
今日,我读了杨红樱阿姨的《笑猫日记》,里面有各种喜怒哀乐,有些地方甚至令我嚎啕大哭。
比如:在我读到小可怜伴随梅花飘向天空,笑猫一家陷入沉默之中,虎皮猫——小可怜的母亲眼眶里充满泪花。我仿佛看见小可怜伴随“梅花风”飘走了,我嚎啕大哭。再比如,读《保姆狗的阴谋》时,我读到帅仔呜咽着,他的脸紧紧地贴着保姆狗老头儿的脸,保姆狗对他的“死对头”帅仔说“帅仔……其实……我是爱你的……”我眼含泪水,一向读到杨红樱阿姨写的其实,每一个人,每只猫的头上,都有一片是自我的漂亮的天空……。此时,我了解了,每一个人自我要过自我的生活,不要抢夺其他人的欢乐,假如你抢夺了其他人的欢乐,既伤害了其他人,也伤害了自我。
杨红樱阿姨,我不知道为何有人说这部分书对大家的学习有害!可是我感觉它推开了我生活的大门,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引导我走对了真的的生活路。
文学作品读后感8
看了《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我真是感慨万分。它描写了一群被狩猎队逼至绝境的斑羚。这些勇敢的斑羚为了让年轻斑羚和幼年斑羚能够生存
下来,继承它们的血液,延续它们的血脉,竟不惜用一命换一命的方法来挽救他们。“弱者强食”,话虽这么说,但我觉得未必。斑羚并不是强者,而是后面一种,弱者。它们是弱者,但为什么也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呢?如果人类也能和斑羚们一样,那在遇到危险的和困难的时候我们的胜算就会更大,这两样能帮我们化解危机的东西是:“团结”和“牺牲”团结大家都懂,但牺牲是什么意思呢?在必要的时候立即做出决定,如果只要做出一点牺牲,就能保住大家的性命或是不受伤害,那就不要犹豫。虽然说着简单,不过做起来就难了。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就意味着有一只老斑羚要摔得粉身碎骨。这是一种为了延续种族而甘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是一种用生命为下一代建立起来的桥梁!“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没有一只老年斑羚从注定死亡的那一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一拨去,因
为它们知道:有活下来的,就必须有死去的,因为它们必须为那些活下来的付出代价。老年斑羚们没有一只退缩,因为万物终有一死,如果它们的死能换来下一代的新生,那就值了。斑羚们在空中画出了一道道弧线,完成了这一幕既美丽又悲壮的斑羚飞渡。我非常欣赏这些勇敢的斑羚,特别是镰刀头羊,它没有做人类的奴隶,也没有做囚徒。“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到绚丽的彩虹。”它是伟大的,因为它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种族的尊严。斑羚们的这种精神能让多少人感到汗颜啊!有些人,为了自己的欲望,甘于屈服,甚至可以不择手段。还有的人,让他们在生死之间抉择,他们毅然选择在他人膝下苟且偷生,竟只是为了那一己私利。
正是这可耻的自私蒙蔽了人类的思想,冲昏了人类的头脑,埋没了人类的心灵。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自私的,有的人也具备和老斑羚们一样的牺牲精神。在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本来能逃生的,但却为了救别人而英勇牺牲的。其中,谭千秋老师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本来是可以逃生的,但为了救学生,顾不得自己的安危,拼命地保护着自己的学生。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手臂张开着,趴在讲台上,死死地保护着四个学生。最后四个学生都活了下来,但他却永远离去了。在这场地震中,很多人为了救别人,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和斑羚一样,都是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为他人付出全部的英雄。人类虽然是最高级的动物,但其他的生物也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我们没权利伤害他们。我真为这些狩猎者感到羞耻。
虽然说国家现在已经禁止捕猎了,但有些猎人却把这些话当作耳旁风。继续厚着脸去捕捉动物。在他们眼里,动物们是没有生命的,它们只是自己赚钱的道具。最后,镰刀头羊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镰刀头羊留给狩猎队的是什么?轻蔑?嘲讽?还是万物之灵—人类,将在“灿烂”中目瞪口呆。
文学作品读后感9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由美国作家乔治·塞尔登编写的《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把我带进了童话王国,使我感受到了悦耳的音乐,受益匪浅。
《时代广场的蟋蟀》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大草原上,蟋蟀柴斯特因贪吃跳进了一个野餐篮子里,被带到人情冷漠的纽约。它幸运的是遇到了爱它的小主人玛利欧和聪明的塔克,还有忠诚的亨利猫。玛利欧的家庭是一个不太富有的家庭,有的时候连两美元都很难挣到。有一次,蟋蟀柴斯特不小心把两美元的纸币吃掉了,纽约有名的老鼠地主——塔克老鼠把难以割舍的两美元送给拉了蟋蟀柴斯特,让玛利欧家不损失两美元。柴斯特是一只非常有音乐天赋的蟋蟀,它不仅能学会经典的音乐作品,而且能演奏流行的曲目。它还能自己作歌作曲,成为震惊整个纽约的音乐家。
读了这个故事以后,合上书本,我揉了揉疲劳的双眼。
读完以后,我浮想联翩。我一定要学习蟋蟀柴斯特坚持不懈的精神!因为我的爱好和它的爱好一模一样,不过学习其他课程也要有特坚持不懈的精神。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市民!
读完以后,我浮想联翩。我一定要学习蟋蟀柴斯特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要吧这种精神发扬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亲爱的同学们,读了《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后,这本书我一个小道理:懂得了我们每个人,每个同学都应该爱惜友谊,都有一个宽容的心,学会互相关爱,互相帮助。那么人间将会充满爱,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园。
文学作品读后感10
假期我读了詹姆斯的作品《出卖笑的孩子》。这本书让我深有感触。这本书让我深有感触。讲述了一个出卖笑的故事:乐观爱笑的男孩蒂姆,自小母亲去世,继母常常虐待他。不幸亲爸也离开了他,那以后和一个怪老头做了一笔交易:以“让蒂姆逢赌必赢”为条件换来了蒂姆的笑,虽然变的很富有,但他尝到了失去笑的痛苦。他几经周折,费尽心思,努力斗争,最终要回了出卖了的笑。
文章中多次描述到蒂姆那天真的笑,那发自肺腑的笑,那种坚强的笑。虽然生活中有种。种不幸,但蒂姆十分乐观,仍是个快活爱笑的孩子,格子先生正是看中了他的到最终总会打个嗝的,带着坚强的笑。所以与他签订了这份神秘的和同。
以后,蒂姆开始变成了富翁,成了一个十分有钱的人。钱让蒂姆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家不再住在整天散发着兰芹,胡椒,和茴香气味的窄胡同里,而是搬到了繁华地段,他虽然不再受到继母和哥哥的欺负,但他简直成了继母赚钱的工具,仅仅工具而以。他的钱全部都要交给继母,他一分也拿不到手,他后悔极了。
渐渐的,蒂姆感觉到了笑对他来说是多么的中要。他为了一些自我并不需要的东西,而把最宝贵的东西——属于他的坚强天真的,能让自我无比快活的笑给出卖掉了。他用多少荣华富贵也比不了的笑,换来了一个如此虚荣的世界。
书中常提到:“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的是笑”笑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珍贵啊。笑是我们独占的财富,这种财富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没有了笑,世界将会变的单调起来,没有了笑,就没有了一切,生活将变的*淡无味,再也没有了开心与兴奋,全部都是悲伤。
儿童文学作品鉴赏3篇(扩展5)
——儿童文学教程心得体会3篇
儿童文学教程心得体会1
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了,特别爱看《儿童文学》,里面的故事特别精彩,每次看完我都能收获很多。《儿童文学》有感悟屋,暖心阁,教子坊,典藏书屋,青春花坊。看了感悟屋我明白了道理,看了暖心阁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看了教子坊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典藏书屋更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还有青春花坊里阳光男女孩的文章,都让我读的津津有味。真是太好看了。
《儿童文学》好似一个真理大师,在我品读了一篇篇美文之时,文章中的风骨、情操、哲理、志向和智慧,也如春雨点点入土一般,自然而然地流入我的心田。儿童文学,窖藏文曲,书香醇厚,文坛盛宴,刊中极品,饱览精品,享受阅读。
《儿童文学》里的作家也都是一些出过书的有名的作家,有童话大王郑渊洁,小说彭学军,文学小说韩青青。《儿童文学》不仅是作家们对天地,也是我们的空间。你可以在里面交友,提建议,最重要的是自己也可以投稿,有一个栏目是擂台赛,上面是我们小学生的文章。
《儿童文学》适合9至99岁公民阅读,不管老的小的只要接触上,你就再也离不开了。《儿童文学》是我的最爱,我会一直读下去,因为她值得你去读,精彩!
儿童文学教程心得体会2
《儿童文学》是一本让人走进去就不想出来的书。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儿童文学》。我和往常一样来到姐姐家,姐姐在看一本书,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儿童文学》。我便问姐姐:“姐姐,这是你订的《儿童文学》吗?”“嗯!怎麽了?”姐姐头也不抬的说。“能借我一本吗?”“可以呀!你喜欢看就拿去。”我高兴地跑到书柜旁,寻找着《儿童文学》。
没过一会儿,我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本盼望已久的《儿童文学》,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书,津津有味的看起来。结果,妈妈叫我回家,叫了8声我都没理她。一会儿妈妈急匆匆赶来,对我说:“你干什麽呢?我叫了你8声你都不理我。”“啊!对不起!我没有听见。”我不好意思的.说。
从此,《儿童文学》就成了我就好的朋友,陪伴我走到了今天。如果说,编辑们是《儿童文学》的母亲,那麽我就好比是《儿童文学》的一个“远方表姐”,在远方默默的注视着《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从“精短小说征文大赛”到“中篇小说擂台赛”,从“文学大观园”到“幻想文学”、“诗路花雨”,从“读者来信摘编”到“读者来信选登”,从《儿童文学》到兄弟《儿童文学·选萃》,我也在《儿童文学》的熏陶下一步步走向成熟。
自从认识了《儿童文学》,我的作文成绩越来越好。《儿童文学》教我很多知识,以后还会叫我更多的知识。
儿童文学教程心得体会3
前几天我看完了一本书,这本书是《雪国梦》它是校园儿童幽默小说男生吹吹系列中的一本。
作者是伍剑,是由希望出版社出版的。
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是阿吹,他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其实不叫阿吹,不过,他的真名我也不知道,因为书中没提到过他的真名,假小子丁文丽,她是女生,但她讨厌穿裙子,她的哥们都是些“臭小子”,但有一点相当重要,她就是那些“臭小子”的头,谁敢不听她的,她就拧他耳朵。
主人公还有很多,在这我就不一一的介绍了。
这本书的内容我给大家讲一下:“阿吹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他和他的哥们总是干些稀奇古怪的事,在很多男孩都为*的足球而叹息的时候,而阿吹却决定成立一个自己的足球队,队名叫做香脚足球队,他们立志长大了要为祖国的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尽自己的努力。
为了练好脚上的功夫他们决定踢大树,结果,没过一个月,足球队的成员都变成了走路一瘸一拐的“残疾人”,但他们的意志得到了锻炼,为祖国争光的信念更加坚定,经过不懈的努力香脚足球队在他们那个地方已小有名气。
大家都知道QQ吧
阿吹居然在班上还成立了QQ群,这样,他们就可以不用到别人家里去聊天了,在网上通过QQ聊天、互相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但没过多久由于对电脑维护的知识还不过关,他(她)们的QQ号全部被人给封了,他们暂时不能在QQ上聊天了。
通过他们的事例使我懂得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立足于本身的实际,因为我们还是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只有努力学习掌握好科学知识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祖国有用的人才。
儿童文学作品鉴赏3篇(扩展6)
——别林斯基的著名文学作品有哪些3篇
别林斯基的著名文学作品有哪些1
别林斯基是十九世纪俄国享誉盛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在文学上的成就十分的高,一生之中完成了诸多著作,受到后人的赞扬与追捧。在别林斯基著作当中,《德米特里.卡列宁》与《文学的幻想》这两部著作,是影响最为广泛的。
别林斯基出生在一个海军家庭,在1829年进入了俄国著名大学莫斯科大学进行学习。但是,别林斯基在学校里写下了批判封建专制的剧作《德米特里.卡列宁》,从而受到学校的处分,最终被莫斯科大学开除。
《德米特里.卡列宁》这一部别林斯基著作表现出了别林斯基内心对于俄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抵制,也正是《德米特里.卡列宁》这一部著作,使得别林斯基离开了学校的教育,走上了自己的文学道路。
在1834年,别林斯基的评判处女作问世,那就是《文学的幻想》。而《文学的幻想》是别林斯基走上批评家生涯的标志,也使得后世十分的喜爱《文学的幻想》这一部别林斯基著作。
在《文学的幻想》当中,别林斯基通过这一部著作,将俄国的文学历史进行了一个十分详细的记载。从俄国十八世纪的古典文学开始,以至于俄国后来的诸多文学发展历程,别林斯基都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记载以及评论,将俄国文学当中的各种弊病都明确的指出,使得诗人可以十分清晰的看到俄国文学的发展正在面临着诸多问题。
《德米特里.卡列宁》与《文学的幻想》这两部著作对于别林斯基而言,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著作,对于后人也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值得人们去阅读,领略其中的真谛。
别林斯基的著名文学作品有哪些2
别林斯基全名为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于1811年出生于俄国,是一个贫寒的医生家庭,从小酷爱文学,随后进入了莫斯科大学语文系专门研究文学。下面是详细的别林斯基简介。对于别林斯基简介包括他的生*,思想以及主要事迹等。
他的思想实现了从启蒙主义到革命主义,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过程,1983年因创作反农奴制戏剧而被学校开除,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向前探索,别林斯基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政治家,文学评论家,哲学家,他在他的著作中广泛宣扬了革命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还提出了一些文学和美学的评论和简介,别林斯基的思想逐渐成熟,并且进入了文学评论的高峰期,开始创作大量文学评论的文章,他的主要论文有:《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艺术的概念》、《论普希金》、《致果戈理的信》和《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等。亚历山大·普希金作品集》是别林斯基的代表作品。全书包括11篇论文。
别林斯基推动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他也讲过许多名言警句,其中包括“爱情需要合理的内容,正像熊熊烈火要油来维持一样;爱情是两个相似的天性在无限感觉中的和谐的交融”,“种种痛苦的经验证明,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渊博的学识同公正和正义不是一回事。” 后来于1848年去世,享年年仅37岁。
儿童文学作品鉴赏3篇(扩展7)
——励志的小说文学作品3篇
励志的小说文学作品1
作者:路遥
《*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作者浓缩了*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小说中全景式地表现了*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这样的小说对底层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
励志的小说文学作品2
作者:[英]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小说,也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小说围绕班奈特太太如何把五个女儿嫁出去的主题展开。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莉迪亚与威克姆、夏洛蒂与柯林斯。达西富有骄傲,代表傲慢;伊丽沙白聪明任性,代表偏见。最后,真爱终于打破了这种傲慢和偏见,小说在结婚典礼中结束。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饶有风趣地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情风俗和世态人情,给人以艺术的想象,是一部社会风俗喜剧佳作。
励志的小说文学作品3
作者:[英]乔治·奥威尔
《1984》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若一个永不退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益显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儿童文学作品鉴赏3篇(扩展8)
——李白的古代经典诗词作品鉴赏 (菁选2篇)
李白的古代经典诗词作品鉴赏1
《峨眉山月歌》
作者: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
峨眉山,在今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县。山中多寺观。李白涉及峨眉山的诗。人们比较熟悉的有三首,一首是《登峨眉山》,这是作者早期居蜀时所作,另一首是写于晚年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这一首则是写于作者二十六岁(726)离开蜀地时。如果说李白早期是为了访道求仙而登峨眉山,那么在他即将离蜀和离蜀后写的关于峨眉山月歌的诗,则主要是借以表达豪情壮志及其对友人的思念。这首诗人们很欣赏,但理解却有很大不同。
第一,是对作者写此诗时的心情说法不一。明高棅《唐诗品汇》卷四十七引刘须溪谓此诗"含情凄婉",而程千帆《古诗考索·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则云:"李白的构思是在以孤悬空中的月与自己所要随着江水东下而经过的许多地方对比。来展现自己乘流而下的轻快心情。"如果我们联系李白出川的动机来分析此诗,对以上两种理解的正误便不难做出判断。作者当时抱着四方之志出蜀远游,犹大鹏将展其翅。此时没有什么"凄婉"之情可言,相反,倒是大有与明月争胜之心。峨眉山月本来随着江水东流,作者乘轻舟顺流而下。所经之处有时可以看到山月,有时看不到,明月时隐时现,仿佛在紧紧追赶自己。看不到时,就像远远地将山月抛在身后。假如把上述刘须溪所谓"含情"的"情",理解为作者与山月相嬉的情趣或得以出川的喜悦心情,似乎比"凄婉"二字更接近原意。
第二,是对"秋"字的不同理解。一种认为是指秋天,另一种认为"是指峨眉山月上弦或下弦呈半圆形的时候"。揆度其意,当然以后一种说法较合理。不过可以肯定,李诗中的"半轮",不会是指上弦月,因为峨眉山此时在作者的西南方向,自然是指阴历月终的时候了。同时,将"秋"字解作"时候",可以在训诂方面找到根据,即"秋"字可训为"时期"、"日子"。
此外,"秋"字还训作飞动的样子,或腾跃的样子,如《汉书·礼乐志·安世房中歌》之七:"飞龙秋,游上天。"据此,将这句解作弯月飞挂峨眉山,似亦说得通。
第三,是对"三峡"的不同解说。一说这里的"三峡"是指鄂川交界的瞿唐峡、巫峡、西陵峡;一说指四川乐山县的黎头、背峨、*羌所谓小三峡。要辨别哪一个更合理。不妨先考察一下李白的出川路线。作者看到峨眉山月的倒影映在*羌江里,说明是从峨眉山的方面启程的。*羌江即青衣江,源出四川芦山县西北,至乐山县入岷江。第三句的"清溪"即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县。"清溪"在乐山三峡的下游,作者夜间从这里出发。目标是"向三峡气显然不是指乐山县的三峡。否则不仅"向"字失去了着落,行人便成了走回头路。所以。此处的"三峡"必定是指著名的巴东三峡。这里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也是由乐山经渝州(今重庆一带)出川的必由之路。
第四,是对二联对句中"君"字的不同解说。有的说是指作者怀念的友人,或为其"送行之人";沈德潜则云:"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唐诗别裁》)看来后一种说法更合情理。峨眉山是作者实际上的故乡,月是故乡圆。作者对峨眉山月的怀念。无疑也是对故乡的依恋。如果把"思君"解作"思友",便嫌*直,倒不如看作以月拟人更有诗意。俞陛云认为:"以秋宵之残月,映青峭之峨眉。江上停桡,风景幽绝。无奈轻舟夜发,东下巴渝。回看斜月沉山,思君不见,好山隔面,等于良友分襟也。"(《诗境浅说续编》)所以"思君"不是单指对某一友人的思念,而是一种宽泛的乡情。以象征着故乡的山月为友,不是比指某一具体的友人更有深意吗?
古人论此诗,最称道它对地名的妙用。明人王世懋说:"谈艺者有谓七言律一句不可两入故事,一篇中不可重犯故事。此病犯者故少,能拈出亦见精严。然我以为皆非妙悟也。作诗到神情传处,随分自佳,下得不觉痕迹,纵使一句两入,两句重犯,亦自无伤。如太白《峨眉山月歌》,四句入地名者五,然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艺圃撷金》)王世贞称此诗是太白佳境,并说:"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艺苑卮言》)。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作者不仅擅用地名,不露痕迹,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对于绝句诗艺的娴熟,尤其是第三句,承转很见工夫。作者是从*羌江顺流而来,所以第三句的"夜发清溪"是实接,如果再是实转,由清溪直下渝州,则成了水上码头名称的罗列,便可能诗味索然,而"向三峡"却是在虚实之间,作为地名,"三峡"属实,但此时诗人尚未抵达。它又是在想像之中。由于第三句承转得妙,第四句便成了顺水之舟,并把一系列普通地名赋予浓郁的诗情画意。变成了诗中的佳境。全篇说来亦巧亦壮,不愧为古今绝唱。
李白的古代经典诗词作品鉴赏2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见“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像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这几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儿童文学作品鉴赏3篇(扩展9)
——高中唐宋诗词作品鉴赏 (菁选2篇)
高中唐宋诗词作品鉴赏1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高中唐宋诗词作品鉴赏2
《石壕吏》
作者: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不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也决不是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读者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
“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可能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
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两句,也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喂奶给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版本为“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所以县吏是要她出来的。)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说,“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用了较短的篇幅,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推荐访问:文学作品 鉴赏 儿童 儿童文学作品鉴赏3篇 儿童文学作品鉴赏1 儿童文学作品鉴赏1200字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儿童文学作品鉴赏3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