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教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
摘要: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终生信奉佛教,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佛教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尤其是山水田园诗,本文主要谈谈佛教的禅宗思想,进而论述王维信奉佛教禅宗的原因,以及佛教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
关键词:佛教禅宗;王维;诗歌
一、佛教的禅宗思想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发源于印度,由乔达摩·悉达多所创。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在不间断的发展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彼此渗透,并最终二者相融合,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学。隋唐时代佛学在中国快速生长,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在隋末农民起义失败后,唐朝的统治者汲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自己的政权,以防止农民战争的再起。同时在思想领域为了缓和儒释道三教之间的矛盾,采取了三教并用的方法,使他们各自发挥自己对社会有用之处。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并不相信佛教,可他却认为佛教对“治国”有利,并加以扶持。除唐太宗之外,武则天女皇也利用佛教来为她当皇帝制造舆论,如此等等,这样在李唐王朝的倡导下,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一大批僧侣贵族,在朝廷的支持下,佛教在社会上更加广泛的流行起来。在此时期,陆续创立了好几个宗派,有华严宗、天台宗和禅宗等,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几个宗派。
中国僧人慧能创造性地建立了禅宗,这在中国佛教史上,是具有开辟性的改革和意义的,印度的佛教与此大有差别,印度的佛教没有禅宗,只有禅学。禅,梵语为禅那,含义是静思打坐,是印度各宗教共有的修行方法。佛教也把坐禅作为修行的方法。他们的这种方法是坐下静虑,使心中无任何杂念,最终达到一种绝对虚静的境界。禅宗在唐代时期创立,并体现为南北宗。神秀提倡北宗,主张“渐悟成佛”,他奉行的是印度的禅学,即不断地修炼,甚至是几个世代的修行。慧能的南宗与此大不相同,它摒弃繁琐的宗教仪式,不要求累世修行和布施财物,不追求念经拜佛,不要求非要有文字,甚至是也不主张坐禅,他强调通过精神的领悟掌握佛教义理,倡导“顿悟”成佛说,“一切皆空”和“佛在心中”的教義。这体现出中国特色,与印度佛教有很大差异。
“‘本性即佛说’是慧能教义的基本基础,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成佛的本性。他说‘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异,只是迷误不同,因此有愚有智’《坛经》。”在慧能佛性说中,把佛性当成是人仅有的本性是最突出的特点,即自性。“自性”指个人的本心,也叫“自心”,在他看来,“佛”不在别处,不是在“自在世界”,而存在于个人的内心里,他提倡内求于心。
在慧能看来,所谓的佛在心中,意思不是将佛性当成一种实体居住在心里,而是说“自性真空”“无一法可得”《坛经》。所谓“自性真空”是说人心体现出的一种“空虚”的境界,这种“空”,是心连“空”的观念。不是呆坐,时时刻刻都是空的,慧能认为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精神状态,才能达到人的本性,才是佛的境界。
此外,“无念为宗”也是慧能强调的修行学说。“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坛经》。在慧能看来,“顿悟成佛”,就是在修行方式上,心不被外物所诱惑,这便是“无念”,处与外物中,心不动,有这种境界,即使处于凡尘世俗中,也会无尘无染,来也自由,去也自由,就会毫无阻碍,在精神上得到解救和挣脱,这就好比天堂。
“我心即佛”“梵我和一”也是禅宗所提倡的,融合世间所有事物,这种观念寻求自然闲适,追求内心进行自我解救和摆脱尘世纷扰的生活态度,这恰好契合盛唐以来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对于生活理想的追求。加之朝廷的重视,禅宗在唐代达到顶点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王维信奉佛教禅宗的原因
(一)由于其所生活的盛唐年代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佛教经过长期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磨合,已经成长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而佛教禅宗思想追求的闲适随意,内心自我解救和开脱的生活情趣,这契合盛唐以来中国文人对生活理想的追求。因此,王维信仰佛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生活环境和禅宗的影响。
(二)由于受其母亲的影响
王维在很年轻的时候失去父亲,他的母亲一直单身一人,他的母亲受到大照禅师的影响,信奉佛教。据考据,这个大照禅师正是神秀的嫡传高足弟子——北宗禅七祖普寂。于是,王维早早地便受到了由家庭带来的这种浓厚的佛教气氛的熏陶。“王维与其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旧唐书·王维传》。”在王维的诗中出现颇多僧人居士,据记载,大约有20多人,而且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其姓名。这些僧人居士还写过相当多与佛教义理、僧侣隐士有关的诗文。在他隐居当中,佛教色彩在他的生活中无不体现。在他的大量诗歌中我们可以窥见,尤其是在山水田园诗里,透露着佛教禅宗的虚静和自然闲适。
(三)他个人仕途的影响
正如大多诗人的人生失意一样,王维的一生也是坎坷的,尤其是在仕途上。在他十五岁时就离开家家里,去了都城,追求仕途,最终在开元九年当上了大乐丞,但是大乐丞也没当多长时间就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到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帮助他成为右拾遗。就在他振奋精神、积极进取的时候,他的好朋友张九龄也遇到了灾难,因此连带着他被贬谪。在理想幻灭的冷酷现实面前,王维这个刚直并且柔弱,长期受佛教影响的知识分子,就只能从佛教中去寻找解脱了,他通过佛教的“空”论来消解内心的痛苦和悲伤。总而言之,社会环境和家庭的影响,加上自身仕途的失意,这一系列的变故,注定了王维的生活要与禅宗发生紧密的联系,他的诗歌创作也就因此而受到了深远和巨大的影响。
三、佛教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
作为一个佛教徒,奉禅已成为王维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个诗人,其诗歌也受到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有许多蕴含了禅意,充满禅理趣味。尤其是在他的《辋川集》里,有很多的诗歌作品都体现了佛教思想。在这些诗歌里,佛教的空寂、虚静反复出现,自然景观走进诗人的创作视野,写自然之美,淋漓尽致,幽静至极而又生趣盎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寄托他对佛理的感悟,在这些作品里,自然之景与宗教之理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有一句现代语: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大概每一个孤单的人,都有自己的繁华吧。他们守得住寂寞,在内心里有自己的一片繁华,大喜大悲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王维也是如此。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这是我最喜欢的王维的诗歌之一。山是“空”的,雨是“新”的,一个人行走在山中,独享一个人的安静,呼吸雨后的新鲜空气,享受清新的气息,安静的片刻,无人打扰。雨后的秋天,空灵、安静、清湛,显现一副天堂般的美景给世人,呈现一副仙界的画面给失意的诗人。沿水而下的渔船动了水边的荷花,“一点才动万波随”,禅意十足,生机盎然。“随意春芳歇”,正是“无动无念”的生动形象的描述。在历史上很多文人都爱伤春悲秋,而王维没有如此,在他的山水诗里,没有透露出任何悲秋的失意,反而体现出一种闲适、享受的生活趣味。这是他受到南禅宗“自性”影响的缘故。晚来秋既已是事实,那么听凭“春芳歇”,凋谢何尝不是生命过程的另一种体现。
在《鸟鸣涧》一诗中,王维写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前两句话重点写静,描绘出一个非常幽静的画面,后两句写动,写出鸟叫的动态美,以动更加衬托出春山的幽静。我想无论是谁处于这种境界下,都会觉得很享受,尤其是在现代都市的发展下,人们更加希望寻求这样一种安乐的自然境界,远离尘世喧嚣,没有俗事的牵绊,没有任何人打扰,独自享受着寂静之乐,而受到佛教影响的诗人独自在这种境界下,他的享受应该更高于我们,而更多地融入禅宗思想和对人生遭受坎坷境遇的人生回想。在诗中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是禅宗所强调的,也是诗人所追求的。禅宗强调“對境无心”。我想这大概是说面对所有人生境遇,无论是好还是坏,我们都不该有悲喜、忧愁欢乐的情感,心不动,则神不动。禅宗还特别提倡要去除“执念”,世界万物都是虚幻,什么都是空的,一切皆空,有空有有,没有空也没有有。诗人王维所表达出来的空寂,是要说自己不为世间的熙熙攘攘、纷纷扰扰所尘染,从而描述他眼中的自然界,他看待自然界,一切都是淡的、空的,寂静的。而在王维山水诗中所处处流露出的禅意,是他人生理想的追求,也是他看淡尘世,看淡人生的失意,用尽全部情感所折射出来的他心中的桃花源,他所要寻求的桃花源般的境界。
正是因为有禅宗的影响,使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诗与画熔铸与此种境界,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无论是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境,还是回响的空灵之声,这种禅境都让人回味无穷。他自己享受着这种禅意,读者更被这种境界带入作品里,影响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我想当我们很累的时候,读一读他的诗,会跟着王维一起放下烦恼和劳累,而进入放松,淡然,寂静的境界。王维诗中无论是对于山的描写,还是对于水的描述,一切的一切,都体现出一种“禅意”,都是一副天堂般的画面。无论是站在哲学的高度,还是站在艺术的角度,都达到一种人生参照的广度,王维是一名诗人,更是一位艺术家。
“人闲桂花落,寂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你可曾经历过一个人坐在深山里,独自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看花儿静静绽放,听鸟儿有节奏的鸣叫,聆听泉水叮咚声,感受泉水静静地流淌和石头碰撞时的温柔乐响,等待晚上的月亮缓缓地升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如果没有,不妨找个时间,一个人体会下,感受下。但是一定要有一颗空寂、澄澈、纯净的心灵,放下一切的心灵,才能听到这种声音。心中有太多杂念,有太多欲望的人,听到的只能是欲望之声,和世间纷杂的声音。王维听自然的声音听得很清楚,他的境界,他的心灵只能有他解读的自然能听懂,只有他眼中的自在之物能听到。王维的文字总是淡淡的,淡淡的,表现出一种禅静,他心中的桃花源呈现的是他的似水流年,和岁月静好。
在王维的诗歌里,以动衬静的手法随处可见,是动也是静,是静也是动。山水的静寂实则是王维自己的静寂。是写山水,更是写自己。在他的作品里,美丽的自然景物,即是创作题材,也是诗人安放心灵的地方。
总的来说,王维诗歌受到禅宗的影响是深远的。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意境由禅的内涵而开创,也将诗的韵味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由于王维的诗歌,世人也更加清楚地理解禅宗,使禅宗走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了现实生活的参与,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教义悬挂在空中。将宗教注入现实,将现实提升到宗教水平,这不仅是诗歌的伟大创造,也是宗教的革命性意义。王维禅宗与诗歌的结合,禅宗塑造了他的诗歌幽静淡远意境的审美风格,为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诗歌的生活化也促使禅宗更贴近现实化,促使其广泛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中国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陈铁民.王维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
[3]刘宁.王维孟浩然诗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陈允吉.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J].文艺论丛,第十辑.
[5]方守金.王维“诗佛”论[J].中文自学指导,1999(8).
[6]季晓东,鑫鑫.浅谈佛教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谈佛教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