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事迹材料 >

乡镇科学发展观宣讲材料

发布时间:2022-01-01 15:21:41 | 来源:网友投稿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 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展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党中央确立的科学发展观,是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我国新世纪特别是头20年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任务的行动指南。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对于巩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保证经济更快更好发展。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但更需要质量和效益。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的发展速度,从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甚至走弯路或走邪路。我们一定要加快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养殖、林果等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费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农业和工业化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二是加大投资规模,铸就经济发展的新活力。目前,我乡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投资的拉动。我们要充分利用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省的有利时机,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要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世贸组织的要求,运用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注意把握时机和力度,做到适时适度,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的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然存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一是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城乡结合的科技人才市场体系,促进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要根据资源优势和经济现状,找准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切入点,以提高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为重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实施“科教兴乡”战略,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大力推进“普九”步伐,积极发展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一手抓文化繁荣、一手抓文化管理的方针,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力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深入开展以“改陋习,讲卫生,树新风”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切实增强全民卫生防疫意识。五是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增强全民素质。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建立群众健身活动点。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形成全社会关注体育,各族人民崇尚体育的良好氛围。六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健全社会保险保障体系,健全医疗救助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农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三)统筹城乡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三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真正消除贫富差距。我们党虽然历来重视“三农”工作,但由于长期存在城乡差距、工农差距等种种原因,农民收入增长仍然十分缓慢,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进一步落实中央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增强农业发展势头,扩大农业发展规模,减轻农业发展所承担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扶持和帮助,切实减轻农牧民的负担,增加农牧民收入。二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强农业和农村的自身发展能力。要全面提高以农业粮食生产为主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素质和经济效益。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调动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从而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交通、土地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要本着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力度,使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这块宝地得到永续利用。要严格依法保护环境与生态。要在城乡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坚决杜绝滥采、滥挖等破坏性开采,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同时,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避免重复建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领导干部政风建设
    科学发展观对加强领导干部的政风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不了正确的政绩观,就不可能把科学的发展观落实好、实践好、贯彻好。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才能不断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自信心、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提高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我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根本方针,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自觉性,从而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进一步解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重要课题。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树立发展观念。这里所说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开辟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前进道路,不断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的文明进步。我们看政绩,就是要看有没有发展,如何发展,发展的速度怎么样,发展的内容是否健康。对领导干部而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应该出政绩。不老老实实干工作,踏踏实实为官,就无所谓发展,不发展,就无所谓政绩。因此,我们要认认真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兢兢业业做好各项工作,实实在在干出政绩,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信任和拥护。
    (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树立群众观念。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干事业、出政绩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里的根本利益就是增加农牧民收入。衡量政绩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是不是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忠实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奋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和工作的最终目的,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实践可以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作为一个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地区,推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循的。必须紧密结合地区发展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干出一番事业,在事业中干出政绩。在干事业,出政绩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使我们的工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
    (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精神一直是我们党长期坚持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现阶段的国情和乡情。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下乡调研制度,带头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掌握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办实事,求实效,讲实话。要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搞劳命伤财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不虚报浮夸,不做表面文章,不急功近利。要继续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成长,在艰苦的条件下干事兴业。
    三、树立“为民、务实、清廉”良好形象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加强作风建设,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扎扎实实地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为民、务实、清廉,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为各级领导干部转变作风指明了方向。
  党的作风从来都与党的任务、党的事业、党的形象紧密相连。实践证明,有了好的路线方针政策,还必须有好的作风去落实,这样才能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局良好,但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愈是形势好,愈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切实做到为民造福、务实干事、廉洁从政。
  为民,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古语说,“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能不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党的事业的兴衰。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为民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坚持为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作决策、办事情、做工作的依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是非、衡量得失的标准,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是关系群众利益的事,改革发展稳定的宏观问题也好,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也好,都应认真听、主动想、及时办,真正把为民落到实处。
  务实,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惟有务实,才能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持务实,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既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善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忍不拔,扎扎实实地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条件好的地方要看到差距和不足,决不自满,决不懈怠,决不停滞,努力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条件比较差的地方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不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干劳民伤财的事情。实践是个大舞台,人民群众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实践是个大课堂,人民群众是这个课堂上的老师。推进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办法在实践中,点子在群众中。领导干部一定要注重并善于从人民群众生动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办法,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扎扎实实地干事创业。
  清廉,就是要坚持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权力,保持清正廉洁。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廉政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权力是柄双刃剑,正确行使权力,可以施展才干,造福于民;滥用权力,必然祸害群众,殃及自己。保持清廉,要求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努力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公者千古,私者一时。人的一生不过几十年,真正能为党和人民干事的时间更有限。领导干部一定要在思想上真正搞清楚这个问题,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奋斗中实现自身追求,自觉地为民尽责、为党分忧,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经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要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需要把握三个要点:
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思想作风决定领导作风,主导工作作风,影响生活作风。因此,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首位。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顺应时代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当前,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问题依然存在,有的甚至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思想僵化,凭老观念、老办法想问题、干工作;只守摊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等待观望;不切实际,盲目蛮干,凭主观意志办事;等等。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否则就会影响党的思想路线的贯彻落实,使我们党丧失先进性,丧失活力。新形势下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必须突出一种精神、弘扬一种学风、创造一种环境。突出一种精神,就是突出勇于追求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项创新;弘扬一种学风,就是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决纠正轻视理论、忽视学习的错误倾向,不断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一种环境,就是进一步营造鼓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良好氛围,形成想事、干事、成事的生动局面。当前,尤其要在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深化各项改革、创新制度和机制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发展环境上进一步解放思想。
 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在少数干部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是:“虚”,哗众取宠,做表面文章;“浮”,不深入,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假”,欺上瞒下,虚报浮夸。形式主义的实质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主观武断,不了解实际;贪图享受,追求特权。官僚主义的实质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无论形式主义还是官僚主义,都极大地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铲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凡是为民造福的事情就千方百计地办好,凡是损害广大人民利益的事情就坚决不办;讲大局、顾整体,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吃透上情、掌握下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善于把上级的决策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大追求,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最高目的,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解民忧,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
 基本要求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始终坚持“两个务必”。权力观既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又是领导干部地位观、利益观的基础。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最基本的是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和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共产党人正确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各级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权力来自人民的观点,不断增强民本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大于一切的位置,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牢固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观点,不断增强公仆意识,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切实做到为民、爱民、利民、安民;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应该看到,人民生活还不够富裕,还有一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对此,各级领导干部应有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艰苦朴素,勤俭办事,决不能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做到“四个时刻不忘”:时刻不忘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时刻不忘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时刻不忘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时刻不忘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努力以高尚的精神示范人,以优良的作风带动人,以为民的行动温暖人,以实在的业绩感召人,以良好的形象影响人。
 
 
 

 

推荐访问:宣讲 科学发展观 乡镇 材料

本文标题:乡镇科学发展观宣讲材料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shijicailiao/2022/0101/7095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乡镇科学发展观宣讲材料》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5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