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者创先争优典型材料
坚守奉献,拼搏人生
本人1954年出生。1977年参加了湖南省第五期亦工亦农文物考古训练班。于1985年元月到了**地区博物馆。1987年,从事专业文物考古工作。从学习班结业到现在三十余年来,我始终是踏踏实实做...
本人1954年出生。1977年参加了湖南省第五期亦工亦农文物考古训练班。于1985年元月到了**地区博物馆。1987年,从事专业文物考古工作。从学习班结业到现在三十余年来,我始终是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不浮夸,不骄躁,不做表面文章,尽自已的能力,作好每一件事。几十年来的工作磨练养成了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难的坚强性格,树立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甘于寂寞、勇于奉献的精神。其中体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事考古工作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事业心和特别能吃苦的精神。
从到博物馆第一天起,我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到基建工地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或进行陶器修复,整理墓葬图纸。几乎是每天骑一部红旗牌旧单车,单车后面绑一把锄头,在城区及市郊等地的基建工地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在山坑边、田埂边、房屋拆迁后的废墟中自己动手挖土找墓,既是工作人员,又象是民工。在考古发掘中,我自始至终坚守工地,时刻注意每个墓葬的填土和墓底的遗迹现象,随时作好文字记录。在接近墓底的时候,自己动手清理,很少有人为因素损坏的现象,许多青铜器都能完整地取回来,对文物保护,后来的文物定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不少青铜器、玉器、琉璃器都是因为发掘时保存完整才定为一、二级文物的。由于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自己动手的习惯,现在,只要是发掘古文化遗址和重要的古墓葬我都是自己亲自动手,锄头、手铲竹签不离手,眼睛不离探方,随时作好文字记录、绘图、拍照等工作。而这是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要求每一位考古工作者所必须做到的。
在发掘规模稍大的战国墓、汉墓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个墓坑里有几十件器物的情况,只要随葬器物露头,当天必须清理完毕,以防止人为损坏或晚上被盗。1985年8月18日,这天是星期日,在清理市内衣厂围墙后山一座汉墓时,70余件随葬器物到中午已经露头,我一直坚持工作,清理器物、绘图、拍照,逐件登记编号,分别包装,一直到晚上8点40分才从墓坑里爬出来,工作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不起身、不抬头,以致腰酸背痛,两眼昏花。
1986年12月,我和符伏田同志在天子坟村原县砖瓦厂发掘一批战国墓,这天天气格外寒冷,雪大风紧,大雪和冰冻有可能使墓坑倒塌,造成文物损毁,还有可能被盗掘。为了保护文物,我和符伏田同志不顾寒冷抓紧时间分工合作,他绘图,我在墓坑里清理器物。等到包装好文物之后,已是天黑,地上白茫茫的一片。
由于是配合基本建设进行的考古调查、发掘,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要尽可能的不影响基建施工,因此不管是上班时间,还是节假日,只要遇到有考古发掘,我都把它放在第一位。2000年2月,为了配合**谢林港复兴村50万变电站的推土施工,我大年三十晚上还在工地,过完年正月初三就上工地进行勘探,不让推土机破坏古墓葬。如果没有高度的责任心,等到过完春节正常上班的时候,这几十座古墓只怕早已是荡然无存。
在从事考古发掘的同时,我从事文物行政执法也有20余年了,为贯彻《文物保护法》,我和单位其他同志怀着高度的责任感,不顾遭受谩骂、威胁,哪怕有生命危险也坚决不允许有损坏文物的事件发生。1985年**市热电厂在市内衣厂的北面山上推土施工时发现大型古墓群,地区文物部门多次主动上门联系,并发出文物保护函件。可他们照样施工,眼看这批墓葬就要被推土机推毁,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和舒华昌,符伏田同志不顾生命安危站在推土机前说:“你们再推的话就先从我们身上压过去”!最后在公安、文物部门的多次协调下,才抢救发掘了这批文物。
1987年地区工商银行金库拆迁,发现有大批古墓,当时的施工方指挥推土机强行推土,在地区公安局、地委领导出面做工作无效情况下,我们横躺在推土机前,誓死保护古墓。经过试掘后,施工方心服口服,最后积极支持配合。
在1992年地区轴承厂发掘古墓葬群时,受到厂里保卫科的漫骂。1996年在市看守所修围墙时发现古墓群后,遭到了看守所某些执法人员的威胁。
2004年我和陈望明同志在新桥河镇长塘砖厂进行文物行政执法时,遭到一群不明身份的人和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市文化局领导及时与区政府、乡政府领导取得联系,才由乡政府工作人员把我们从长塘砖厂接出来。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因公感染重病,历经生死考验之后,更加树立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顽强拼博的精神。
1985—1986年我参加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先后到岳阳君山、南县禾花嘴、沅江万子湖、资阳区茈湖口等疫区进行文物普查,不幸染上血吸虫病。由于没有及时到医院检查,至2001年已经发展到了血吸虫病晚期。同年10月,我因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住进了卫校医院检查病因,被怀疑为胃癌。后经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晚期)。医院先后四次发出病危通知,切脾手术后,两次组织抢救。医生预言我的生命多则5年,少则只能活2-3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死亡威胁,我经受着重大的人生考验。经激烈思想斗争,最后把心态放平和了,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活一天,就干好一天。12月8日出院后,半个月内,原馆领导盛定国先后三次登门探望,想我帮忙整理一批三峡发掘资料,但他在看到我身体十分虚弱的情况下没有明示,我便主动提出帮忙整理。由于失血过多,严重贫血,格外怕冷,手接触到的实物都是感觉冰凉的,我就坐在电火箱里,一边整理,一边烤火,及时将三峡资料整理完毕。2001年重病出院后,我也从来都没有把自已当病人看,野外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考古工地的行政执法收费等样样都干,特别是发掘古文化遗址和重要古墓葬,还是铁铲、手铲不离手,有时候下到几米深的墓坑清理器物,对一些重要遗迹现象仍旧亲自动手。2002年7月协助省考古所在高尔夫球场进行发掘时,因身体仍然十分虚弱,适逢天气炎热,我几次在下午开工后不久,出现呕吐症状,但每次都是到树荫下休息一会儿又上了工地。
2009年11月至2010年元月份是全市的文物普查最紧张的时候,长春镇赤江咀福中福工地开工,暴露出大批古墓葬,必须及时进行清理。当时天气特别冷,加之地处湖边上地势较高的地方,蒙蒙细雨随北风飘落在地上变成了冻雨,为了不影响施工,我只能顶着刺骨的北风,冒着冻雨进行发掘、绘图、照相,由于身体和年龄的原因,哪怕是穿得严严实实,手脚还是冻得发紫,手握铅笔时手尖麻木,不听使唤,只过了两天时间,手就被冻伤了。为了加快赤江咀工地的发掘进度和保证发掘工作质量,2010年元月8日晚上10点,在参加完湖南省2009年度考古汇报会后,9日(星期六)早晨7点半钟我便从岳麓书院乘车赶到了发掘工地,一直忙到晚上7点才回到家,当翻开工作日志时,才知道这一天是我55岁生日。
象这样的日子每年都有,三十余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都是这样过来的。多年来,我共调查发现100余处古文化遗址和100余处古墓群、发掘古文化遗址10多处,经手发掘的古墓葬有近2000座。发掘出土文物上万件,其中珍贵文物200余件。
三、忠于职守、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勇于奉献,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积极开展文物考古研究。力争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生命的最大价值。
要想成为一个能独立编写考古调查报告、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的专家学者,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需要付出比常人几倍,甚至十倍的努力。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发表了几篇论文,并参与了**楚墓的编写。2003年,**楚墓的编写再也不能拖下去了,于是本人开始负责墓葬形制、陶器的编写,这是**楚墓的核心部分,占**楚墓三分之二的篇幅。为了加快编写进度,从2003年上半年开始,我就一直没有休过双休日,五一、十一、春节长假都在办公室整理资料。当时**楚墓的发掘资料跨度长达20余年,有650余座墓葬,必须对所有墓葬和每一件陶器进行核对。由于有的图纸不规范,看不清器形,或器物的标签已被虫子咬破,看不清墓号,有的完全被灰尘覆盖,有的标签已经散失,给整理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因此要对这650余座墓葬、上万件文物进行完整清理、准确辨别,难度可想而知。在整理这些资料的同时,我还要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收费和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只要不外出考古,我便每天从早晨7点开始到晚上11点连续工作。当时我的整个办公室和自家的书房墙壁上全部是器物图,上班在办公室研究,下班在书房研究。通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楚墓》的编写,并保证了高标准的编写质量。
完成《**楚墓》报告编写之后,开始着手整理2003年在银城南路发掘的古文化遗址和2004年在湖南城市学院发掘的同一处古文化遗址,共计发掘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是**发掘的最大的一处古文化遗址。为了加快修复整理进度,有时在8点上班之前干一个小时,下班之后吃完晚饭又开始,双休日也在修复陶器。特别是七、八月份,38度以上的高温阶段,单位一般只上半天班或全天休息,我就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整理修复,由于没有空调,工作中汗流如注,为了事业,我坚持下来了。千余件陶片标本的拼对就是利用这些时间一直到2007年底才算基本完成,到2008年底完成了拓片、绘图和报告编写工作,缩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至目前为止,本人已整理发表的考古调查报告、发掘报告、研究论文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考古发掘报告、专著等有20余篇,约50余万字。还有几篇发掘报告的研究论文正在整理研究之中。已整理发表的综合性研究论文填补了**新石器时代研究的空白,初步建立了资水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时空框架和文化谱系。目前正在研究资水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和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面貌,不久将以全新的视角将**这一时期的文化面貌呈现于人们的面前。
回首几十年来的工作历程,没有太多的业绩,平平淡淡,无声无息,只有脚踏实地,默默耕耘。把青春,把人生都献给了文物考古事业,也差点搭进了性命,可谓是一言难尽,感慨良多。但每当我们在发掘过程中有一点小小的新发现,就感到非常兴奋;每当自己整理的报告、论文得到发表,以及受到同仁和专家们的赞许,也有一种成就感,这既是对社会的贡献,也是对自己研究工作的一种肯定;每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从考古工地回到家,瘫坐在椅子上只是稍稍休息一会儿,晚上又继续开展工作;每当我们在文物行政执法工作中遇到重重阻力,群众不理解,毁坏我们树立的文物保护标志,甚至被人指着鼻子谩骂或对我们以武力、拳脚相威胁的时候,我们只是宣传、解释,有时也只得忍气吞声;每当施工人员不听劝阻,强行将古墓、古文化遗址推毁的时侯,心情十分沉重;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我想,世界上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人去做,都需要付出和投入,只不过有的付出有名有利,有的付出不为人所知。我出于责任心、事业心,以及对文物工作的热爱,总想在退休前将应做的工作完成,总想做点事,想通过遗址的整理,把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我认为:人不应该只是为名利活着,需要有精神支撑,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如果不把工作看得这么重,开一个小店子,做点小生意,或许日子要过得舒坦一些,但从内心深处还是丢不下这份技术性较强,需要不断探索的科研工作,也想多少写几篇文章,以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并为此而积极努力。多少年来的坚韧、执着、持之以恒,甘于寂寞,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地投入,收获了技术和知识,赢得了文博界同仁和专家们的尊重。为文物保护和考古科研工作尽了一份微薄之力,也算是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份贡献吧!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黄金难买寸光阴。离退休的时间只有五年了,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的话,我还将继续认真地做好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工作,为建立资水中下游地区的文化谱系与文化编年,全面探寻**乃至湖南地区的古文化面貌而不懈努力。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考古工作者创先争优典型材料》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