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支部创先争优典型材料
“创五好,争六有” 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村位于**镇中部,村域面积2108亩,总人口201户、712人,其中党员30名,村民代表20人。**村党支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现“六有”目标,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基层党建有创新。 村党支部以“出思路、带队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全区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这一契机,以整治环境为突破口,以发展经济为主线,在上级党委的支持和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村一举摘掉“落后村”的帽子,一跃成为风清气正、村强民富的“模范村”。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坚持一名党员一面旗,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各项组织制度,认真开展了“党员联系户”、“党员十带头”、“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各项活动。特别是今年围绕“五个好、五带头”要求,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素质,激发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村民群众的广泛拥护。
二是经济发展有实招。 为壮大集体经济,切实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村党支部以“双学双带”活动为载体,引进了红芷苑手袋厂,该企业主营手工编织产品,采取培训包会、原料保供、产品包销的经营模式,非常适合农村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骨干率先掌握了手工编织技术,并积极帮学带学,让普通群众尽快参与其中,增收致富。目前,村里80%的村民都从事起了编织工作,或兼职或专职,人均月增收可达700–1000元。在手袋厂取得成功的同时,村党支部抓住时机,新建了肉鸭养殖场、印刷厂等企业,并与林业部门合作发展盆栽葡萄项目,与农科企业合作发展设施农业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产业项目的发展使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集体收入由原来的不足40万元,增加到如今的125.5万元,村民就业有了路子、收入有了保障、干事创业有了心气。
三是环境美化有行动。 作为全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党支部始终将环境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认真实施“五化”工程(即: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美化),着力加强“五改”建设(即:改水、改厕、改电、改线、改能),坚持做到“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村集体先后硬化了村内主路、支路、宅前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新建了地下排污设施,消除了过去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新建了高压变频泵房,并配备净化、消毒等设施,使村民全部用上了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将传统的旱厕全部改成了水冲式厕所,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进行低压电路整改,实现了村民插卡用电;新建秸秆气化站,让村民用上清洁能源。一系列的惠民工程,最终使整个村庄实现了插卡用电、水表入户、污水处理、太阳能热水器入户、秸秆气化入户、有线电视入户、胡同路硬化等7个100%,营造了宜居宜憩的崭新村居环境,得到了村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四是精神充实有载体。 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集体先后修建了健身公园、数字影院,设立了村民阅览室,成立了成人学校,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文体活动。同时,建成了村民卫生室,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耽搁”。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和惠农政策的宣讲活动,营造乡风文明、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经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村集体连续多年达到镇党委提出的“无计划外生育,无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和无因贫困失学,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无非法宗教和邪教组织”的“五无”目标。
五是民主健全有制度。 村党支部高度重视民主制度建设,严格按照区委提出的“四制一规范”要求,坚持做到“村务公开、事务票决、财务透明、项目标定”,确保村政事务运转有序。同时,村党支部积极探索良性的长效机制,完善了《低保户参加公益性劳动制度》,明确支委成员专人负责,成立保洁队伍,每天下午四点钟带领所有低保户走上街头,参加公益性劳动,清扫自己责任区的卫生,确保全村在不动集体一分钱的基础上,一年365天环境整洁。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充分发扬民主,通过支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制定了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村规民约》、《门前“三包”卫生责任制》、《村民行为规范》、《文明和谐示范户十条标准》和村道养护、公厕管理、庭院保洁等制度。通过制度约束行为,培养村民群众的文明习惯,树立积极和谐的村风民风。
六是幸福生活有保障。 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为村民群众谋福利、保民生,采取集中搞宣传、讲解入农户等多种形式,坚持在全村推广和落实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养老保险”、“农村低收入群体保障”及“土地收益保障”为主的“四保”。目前,全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100%,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100%。在此基础上,村集体认真开展扶困助残工作,农村低收入群体救助制度落实到位,农民每人每年可以获得200元的土地分利,真正实现了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六有”的发展思路,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进步。2009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67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0元,增幅处于地区前列。村集体先后获得“市级环境整治先进村”、“首都文明村”、“区级五好支部标兵”等荣誉称号。
**村位于**镇中部,村域面积2108亩,总人口201户、712人,其中党员30名,村民代表20人。**村党支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现“六有”目标,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基层党建有创新。 村党支部以“出思路、带队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全区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这一契机,以整治环境为突破口,以发展经济为主线,在上级党委的支持和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村一举摘掉“落后村”的帽子,一跃成为风清气正、村强民富的“模范村”。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坚持一名党员一面旗,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各项组织制度,认真开展了“党员联系户”、“党员十带头”、“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各项活动。特别是今年围绕“五个好、五带头”要求,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素质,激发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村民群众的广泛拥护。
二是经济发展有实招。 为壮大集体经济,切实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村党支部以“双学双带”活动为载体,引进了红芷苑手袋厂,该企业主营手工编织产品,采取培训包会、原料保供、产品包销的经营模式,非常适合农村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骨干率先掌握了手工编织技术,并积极帮学带学,让普通群众尽快参与其中,增收致富。目前,村里80%的村民都从事起了编织工作,或兼职或专职,人均月增收可达700–1000元。在手袋厂取得成功的同时,村党支部抓住时机,新建了肉鸭养殖场、印刷厂等企业,并与林业部门合作发展盆栽葡萄项目,与农科企业合作发展设施农业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产业项目的发展使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集体收入由原来的不足40万元,增加到如今的125.5万元,村民就业有了路子、收入有了保障、干事创业有了心气。
三是环境美化有行动。 作为全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党支部始终将环境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认真实施“五化”工程(即: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美化),着力加强“五改”建设(即:改水、改厕、改电、改线、改能),坚持做到“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村集体先后硬化了村内主路、支路、宅前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新建了地下排污设施,消除了过去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新建了高压变频泵房,并配备净化、消毒等设施,使村民全部用上了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将传统的旱厕全部改成了水冲式厕所,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进行低压电路整改,实现了村民插卡用电;新建秸秆气化站,让村民用上清洁能源。一系列的惠民工程,最终使整个村庄实现了插卡用电、水表入户、污水处理、太阳能热水器入户、秸秆气化入户、有线电视入户、胡同路硬化等7个100%,营造了宜居宜憩的崭新村居环境,得到了村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四是精神充实有载体。 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集体先后修建了健身公园、数字影院,设立了村民阅览室,成立了成人学校,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文体活动。同时,建成了村民卫生室,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耽搁”。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和惠农政策的宣讲活动,营造乡风文明、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经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村集体连续多年达到镇党委提出的“无计划外生育,无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和无因贫困失学,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无非法宗教和邪教组织”的“五无”目标。
五是民主健全有制度。 村党支部高度重视民主制度建设,严格按照区委提出的“四制一规范”要求,坚持做到“村务公开、事务票决、财务透明、项目标定”,确保村政事务运转有序。同时,村党支部积极探索良性的长效机制,完善了《低保户参加公益性劳动制度》,明确支委成员专人负责,成立保洁队伍,每天下午四点钟带领所有低保户走上街头,参加公益性劳动,清扫自己责任区的卫生,确保全村在不动集体一分钱的基础上,一年365天环境整洁。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充分发扬民主,通过支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制定了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村规民约》、《门前“三包”卫生责任制》、《村民行为规范》、《文明和谐示范户十条标准》和村道养护、公厕管理、庭院保洁等制度。通过制度约束行为,培养村民群众的文明习惯,树立积极和谐的村风民风。
六是幸福生活有保障。 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为村民群众谋福利、保民生,采取集中搞宣传、讲解入农户等多种形式,坚持在全村推广和落实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养老保险”、“农村低收入群体保障”及“土地收益保障”为主的“四保”。目前,全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100%,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100%。在此基础上,村集体认真开展扶困助残工作,农村低收入群体救助制度落实到位,农民每人每年可以获得200元的土地分利,真正实现了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六有”的发展思路,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进步。2009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67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0元,增幅处于地区前列。村集体先后获得“市级环境整治先进村”、“首都文明村”、“区级五好支部标兵”等荣誉称号。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基层党支部创先争优典型材料》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