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施,心得体会2022
兴义市向阳路小学评教评学活动心得体会
(2015——2016学年度秋季学期)
教师:钟显琴
在这两个星期里,我们五年级语文教研组的全体老师认真组织并积极参加了评教评学活动。在活动中,我认真听取了六年级杜涛老师和五年级各位老师讲授的语文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心得。
2015年9月15日早上,我在阶梯教室听了杜涛老师执教的《秋词》,她上的虽是一首古诗,但真是让我耳目一新,比较自己多年来上古诗课的模式,我真是惭愧极了。因为我在上古诗时,总是千篇一律地按照教参书上的方法,按部就班地讲解,虽然偶有学生参与,但学生没有主动权,一切都是按老师的要求来进行。而杜老师这节课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被老师充分的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的改进,一步步地去尝试。
同时,在这天早上,我还听了本年级组李群力老师执教的五(7)班的古诗《秋思》。李老师在教学中也能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这也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2015年9月16日早上,我听了本年级组李洁老师执教的五(5)班的古诗《长相思》。听了李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感到十分震撼,因为我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李老师课前准备之充分,她在课前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是常人能及的,她的那种认真细致的精神实在值得我学习。
2015年9月17日早上,我听了本年级组陈文艳老师执教的五(1)班的《桂花雨》。陈老师上课善于鼓励学生,语言精辟,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配合默契,写字端正优美,板书简洁明了,可见陈老师基本功之深厚,这些优点都是我该学习的地方。
2015年9月18日早上,我听了本年级组陈昌艳老师执教的五(6)班的《梅花魂》。陈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让学生齐读课文时,声音洪亮,姿势端正,感情饱满。在教学中,陈老师把问题提出来后,敢大胆地放手给学生去思考、理解,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的教只是引导。而且陈老师在教学中思路清
晰,有条有理,可见教师基本功之扎实。
2015年9月24日早上,我听了本年级组李荣兵老师执教的五(2)班的《鲸》。李老师新颖的教学设计更是让我耳目一新,我没有想到语文课还可以这么上,他先让学生自学生字,进而检查自学情况。检查时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书写,既锻炼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又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虽简洁但一点也不失主次,重难点一目了然,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完全符合教育改革中提出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2015年9月25日早上,我执教了五(4)班的《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参加听课的有郭校长、郑邵东主任、以及本年级的语文老师。上完课后,他们从我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堂组织、教学重难点等各个方面都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以便更加完善我下一次的执教。
2015年10月10日,我又重新准备了一节《坐井观天》的课,比赛中我参赛的课题变是《坐井观天》,因准备的比较仓促,所以在上课时,出现了很多让我没有预料到的问题。
当然,回顾这次比赛,我也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首先便是自己的基本功不够扎实,特别是书写方面,字写得不够规范,还有待于加强训练。其次,自己对于处理课堂突发状况的能力不够,以至于当学生问出自己预设以外的问题时,自己显得慌乱,不知道怎么处理。再次,自己在制作课件是还不够细心,才导致课件上自己亲自输入的文字出现了错误,这种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不会再出现。
总之,在这两个星期的活动中,我收获颇深,我一定会把各位老师的优点集合起来,改进自己教学的不足,让自己能够很快地成长起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2015年9月21日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伊欣琳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本研究重点讨论了《高速铁路工程试验》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内容及基本方法,希望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高速铁路工程试验》课程;
“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
前言
高职教育为了培养现代化的人才,在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本研究正是以《高速铁路工程试验》课程为例,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优化教学过程。
1.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
1.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定义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
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
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紧紧围绕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目的,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线,采用课题、模块的方式组织实施教学,突出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效的教学方法。
1.2 《高速铁路工程试验》课程设置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高速铁路工程实验》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阐述了高速铁路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高速铁路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铁路建设新的方向,同时对高速铁路的研究也成为了交通领域的一个新热点。而引导学生对高速铁路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也有益于为国家培养更多相关人才。课程的设置有七方面的要求:第一,了解了高速铁路的发展动态,熟悉高速铁路的技术特征和技术经济优势;
第二,掌握高速铁路线路的平面设计以及纵断面设计;
第三,了解高速铁路路基的特点,熟悉高速铁路路基的设计荷载,并掌握高速铁路路基横断面、基床、路堤以及与桥梁过渡段的设计方法,认识高速铁路路基建设的地基条件要求;
第四,了解高速铁路对轨道的基本要求、高速铁路的轨道设计荷载,熟悉有砟轨道结构、无砟轨道结构和高速道岔,以及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技术;
第五,了解高速铁路桥梁设计荷载以及结构变形、变道和自振频率的限值,熟悉各种桥面布置与结构形式和大跨度桥梁结构;
第六,介绍高速铁路隧道的特点,了解列车空气动力学效应、隧道横断面设计以及降低微压波的技术措施;
第七,了解高速列车的分类和发展概况,熟悉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和牵引供电系统,特别是摇摆式列车技术。
1.3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其教学方式包括四种。第一,语言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和谈话法(启发、问答、指导性谈话);
第二,直观的方法:包括演示、参观、实地考察;
第三,实践的方法:包括练习(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操作练习);
第四,自主学习的方法:包括读书指导、讨论、合作交流。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要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三要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四要依据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实际。
1.4校企结合,工学结合
高速铁路工程实验学科是一类实践性强,社会需求量大的学科。
检验教学水平高低的杠杆就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大学期间的实习是锻炼实践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能力的最佳途径,这就要求学校能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高质量的实习岗位,而校企结合是达到这项要求的最佳选择,有了固定的合作企业,不仅能促进院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更是对学生负责的体现。增加实习次数,在平时的理论学习中加入实例,实现工学结合也十分重要。
2.“教、学、做”一体化实施过程
2.1建立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一个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民族的希望,要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需要教师们珍惜来自学生、同行、学校、家长、社会的好评价,珍惜荣誉、再接再厉;
要适应教师发展的新要求,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谨记“红七条”、“三条底线”和“四个绝不”,做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要从加强领导、制定长效机制、完善考核办法、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加强宣传、严格考核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师德建设;
要倡议用心铸师魂、用心教书育人、用心热爱学生、用心提升魅力,用心提升师德的境界,希望每位老师都能成为学生爱戴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除却思想层面,在专业方面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固守已有的知识,要不断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网,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
2.2编写一体化教材和课件
改革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新的一体化教材以及课件做基础,新教材以及课件的编制要严格按照一体化教学目标的要求,这其中有三个中心:第一,由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换为以多媒体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换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同时,在编写过程中要注意教材课件的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层次性以及学生的自主性。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对教师的办公软件使用也是一大考验,教师应当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互相配合,编写出内容有价值,形式有讲究的高水平课件。
2.3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
基于当前教育工作任务分析笼统粗糙的现状,构建教学做一体化平台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不二选择。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需要对多媒体的正确应用,将这把双刃剑利用好。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避免把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多媒体课件变成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工具,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变人灌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课件的制作根本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其次,在一体化信息平台应用过程中不能忽视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互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体,交往互动才是其本质不应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教师在活化课件工具的同时要应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维得到交流,使信息推送与自己讲授相得益彰。最后,应当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有事有机结合,多媒体课件能在较短时间内提供大量资料,但同时也会因此产生一系列副作用,课件无法替代板书和师生合作的演绎推理,不利于即兴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与信息化方式有机结合。
2.4完善一体化教评系统
师资力量是否有所提高,教学做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是否成功有赖于学生的感受与反馈,完善一体化教评系统是对教育改革的有效监督方式。它有利于教师发现反思并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个人素质完成建立高素质教师团队的目标;
有利于监督信息平台的建设水平,使信息化教育与传统教育找到最好的结合点。
3.结语
《高速铁路工程试验》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有利于中国铁路事业的长足发展,从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监督体系出发,一体化教学必会取得瞩目成效。
参考文献:
[1]夏栋;
谢淑润;
;
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
继续教育研究;
2012年04期
[2]孙吉春;
;
对“学教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探索——以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3年11期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高速铁路工程试验》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编号:14G286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设计
首先是“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教学方法实践。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加强了实验实训力度,尝试采用把一部分教学的课堂搬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进行,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讲述理论部分时,通过CAI课件、录像、动画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以及将仪器、仪表、电路器件等直观地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并灵活地改变电路结构和参数,清楚地观察实验结果并动态显示电路的相关波形,使学生能初步应用EWB仿真软件设计电路和进行电路功能的仿真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理论部分讲完后可立即安排相应的动手实验,使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独立动手操作,并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这样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衔接更紧密,时间的安排上也较灵活。
通过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而且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这些技能对他们成为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有很大帮助。
其次我们采取了多种考试办法。过去学生成绩往往凭期末一次笔试来确定,这种方法难以对学生的全面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估。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电路、电子系列基础课程及实验课中均对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进行了探索及改革,其基本精神是将学生平时各方面表现,特别是在平时解题答题时具有的创新性表现纳入总成绩,学生期末成绩等于期末卷面成绩加上平时作业及创新性课题成绩。实验课成绩为平时实验和综合实验成绩,评定实验成绩时,除实验报告外,主要结合实验各个环节情况(检查、验收、答辩等)综合评定。重点考核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
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于促使学生从单纯记忆型学习向研究型学习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总结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电工职业岗位技能,也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课程教学团队对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电工技术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经过两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这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鉴定考核的需求
我国已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成立了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专家委员会,逐步制定了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建立了健全的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考核和管理机构,每位上岗职工都必须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还要参加本专业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等级证书,由此可见鉴定考核贯穿于每位职工的职业生涯。
(二)现场的需求
各行各业都相继采用了世界相关科学和技术领域最新成果和装备,采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越来越多。设备的淘汰越来越快,尤其是电气(电子)方面,一线技术工人接触的都是最先进的设备,这就要求生产一线的骨干、技术工人才不但要掌握超前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做到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一体化”。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制约院校结合生产需求将新设备、新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快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三)教学的需求
各类职业院校把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高质量地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很好的满足了上述需求,成为了当今职业院校首要的教学模式。
二、一体化教学方法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
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
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
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
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构成一体;
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教育客体主体化和学习主体客体化,“教、学、做”融为一体。
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紧紧围绕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目的,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线,采用课题、模块的方式组织实施教学,突出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体化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已明确了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起咨询和辅导作用。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实训中心以先进的生产设备,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做法,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实训中心营造的职业氛围,更有利于达到学生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集多媒体、活动教具、计算机网络、动态仿真软件等的综合运用于一体,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小组讨论为一体,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和实践捆绑在一起,教学方式灵活机动,淡化理论和实验环节的界限,将要讲授的内容通过教学仪器、配套设备,现场展示或演示出来。理论通过实验获得理解,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得到领悟。课堂上学生身临其境,教师讲解直观、详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其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内涵相当丰富,既包含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法、引导法等),也包涵教学设备一体化、教材文件一体化等等,只要合理规划、精心设计,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电工技术课程简介
《电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工科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课程涉及电机与电器、模具、机电一体化、焊接技术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及应用等专业。课程组首先对企业电工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调研分析,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度剖析。电工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电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体现工学结合的思想,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开发和研究,按照相关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开发与工作实际紧密相连的任务体系,围绕任务编排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发与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课程。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体现“教学做合
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课程强调职业性、实践性、协作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操作技能和技巧,强调学生如何做以及如何做的更好,淡化为什么这么做,理论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度,淡化理论分析,强调理论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体验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成就感和探索的快乐。课程组不断地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并以活跃的教学思想、锐意的改革精神、开拓创新的意识,提出“教学重点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并以此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变革、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进程的量化管理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融入了新技术和新知识,具有先进性,内容更加新颖,信息量增大,富有时代气息。
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上,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进程,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实施实验教学和虚拟仿真教学。实验教学以指定题目与自拟题目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硬件搭建的实验平台与以软件构建的虚拟实验环境有机协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使教学体系立体化,教学环境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四、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理念
课程教学应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行业导向、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电工知识的能力和职业素质。坚持能力本位观,以模块(项目)为载体构建内部结构,以任务为中心构建教学内容结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从岗位能力标准与课程标准融合原则的贯彻,来进行《电工技术》课程设计,以突出专业基础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具体思路如下
1、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充分发挥由职业教育专家、专业教师、电力行业工程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一线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研究讨论,制订用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实施的岗位能力标准,把岗位能力标准融入课程中,建立课程标准。
2、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讲授电路功率因数概念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工程实际应用的情况,带学生到变电所参观无功补偿的实际装臵,讲到三相电路时,结合我校变电所和各教学楼的用电情况,讲授三相电源及负载的连接方法,学生易于接受。
3、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的应用,尽量减少数学推导过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简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4、采用项目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加强教学方法研究,个别难点教学单元课程组组织集体备课。
5、合理选择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既考虑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又考虑相关知识向课外延伸及拓展和基础知识的巩固,利用实验过程进一步化解教学难点。
6、在实践教学方面,为配合《电工技术》这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毕业前考取电工上岗证和电工中级证打下基础,我们加强了电工技能实训。通过电工技能实训,正确使用各种常用电工工具,掌握常用导线连接方法,熟练地进行室内照明电路的配线和接线操作,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生经过电工技能实训后,直接可考取电工上岗证,也节省了师生的大量培训时间和支出费用。
五、课程教学目标
依据对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调研和学生就业情况反馈,本课程以维修电工、电气试验工、电气装配工、电气检修工为工学结合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电工职业岗位技能。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
(一)职业技能目标
1、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电工工具等;
2、能阅读简单电气原理图、电器平面布臵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3、具有查阅电工手册等工具书与产品说明书、设备铭牌等资料的能力;
4、具有常用电路的分析、设计、安装技能;
六、采取的措施
按照“工学结合”的总体思路,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确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讲、学生的学习、动手操作、实践训练、考核评价融为一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为了有效的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将实训教室与授课教室合为一体,从教学场所上保证“教、学、做、训、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2、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讲课内容与实践内容合为一体,并编写了自编讲义,从内容上保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一体化教材编写的原则及要求
一体化教材的开发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与以往相比进行系统的改革。一体化教材的开发必须要有理论基础作为依据,要从实际出发
精品字里行间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总结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电工职业岗位技能,也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课程教学团队对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电工技术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经过两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这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鉴定考核的需求
我国已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成立了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专家委员会,逐步制定了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建立了健全的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考核和管理机构,每位上岗职工都必须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还要参加本专业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等级证书,由此可见鉴定考核贯穿于每位职工的职业生涯。
(二)现场的需求
各行各业都相继采用了世界相关科学和技术领域最新成果和装备,采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越来越多。设备的淘汰越来越快,尤其是电气(电子)方面,一线技术工人接触的都是最先进的设备,这就要求生产一线的骨干、技术工人才不但要掌握超前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做到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一体化”。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制约院校结合生产需求将新设备、新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快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三)教学的需求
各类职业院校把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高质量地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很好的满足了上述需求,成为了当今职业院校首要的教学模式。
二、一体化教学方法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
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
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
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
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构成一体;
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教育客体主体化和学习主体客体化,“教、学、做”融为一体。
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紧紧围绕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目的,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线,采用课题、模块的方式组织实施教学,突出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体化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已明确了的学成功是必须的
精品字里行间
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起咨询和辅导作用。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实训中心以先进的生产设备,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做法,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实训中心营造的职业氛围,更有利于达到学生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集多媒体、活动教具、计算机网络、动态仿真软件等的综合运用于一体,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小组讨论为一体,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和实践捆绑在一起,教学方式灵活机动,淡化理论和实验环节的界限,将要讲授的内容通过教学仪器、配套设备,现场展示或演示出来。理论通过实验获得理解,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得到领悟。课堂上学生身临其境,教师讲解直观、详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其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内涵相当丰富,既包含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法、引导法等),也包涵教学设备一体化、教材文件一体化等等,只要合理规划、精心设计,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电工技术课程简介
《电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工科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课程涉及电机与电器、模具、机电一体化、焊接技术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及应用等专业。课程组首先对企业电工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调研分析,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度剖析。电工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电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体现工学结合的思想,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开发和研究,按照相关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开发与工作实际紧密相连的任务体系,围绕任务编排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发与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课程。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课程强调职业性、实践性、协作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操作技能和技巧,强调学生如何做以及如何做的更好,淡化为什么这么做,理论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度,淡化理论分析,强调理论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体验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成就感和探索的快乐。课程组不断地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并以活跃的教学思想、锐意的改革精神、开拓创新的意识,提出“教学重点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并以此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变革、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进程的量化管理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融入了新技术和新知识,具有先进性,内容更加新颖,信息量增大,富有时代气息。
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上,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进程,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实施实验教学和虚拟仿真教学。实验教学以指定题目与自拟题目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硬件搭建的实验平台与以软件构建的虚拟实验环境有机协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使教学体系立体化,教学环境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四、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理念
课程教学应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行业导向、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电工知识的能力和职业素质。坚持能力本位观,以模块(项目)为载体构建内部结构,以任务为中心构建教学内成功是必须的
精品字里行间
容结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从岗位能力标准与课程标准融合原则的贯彻,来进行《电工技术》课程设计,以突出专业基础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具体思路如下
1、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充分发挥由职业教育专家、专业教师、电力行业工程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一线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研究讨论,制订用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实施的岗位能力标准,把岗位能力标准融入课程中,建立课程标准。
2、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讲授电路功率因数概念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工程实际应用的情况,带学生到变电所参观无功补偿的实际装臵,讲到三相电路时,结合我校变电所和各教学楼的用电情况,讲授三相电源及负载的连接方法,学生易于接受。
3、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的应用,尽量减少数学推导过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简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4、采用项目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加强教学方法研究,个别难点教学单元课程组组织集体备课。
5、合理选择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既考虑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又考虑相关知识向课外延伸及拓展和基础知识的巩固,利用实验过程进一步化解教学难点。
6、在实践教学方面,为配合《电工技术》这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毕业前考取电工上岗证和电工中级证打下基础,我们加强了电工技能实训。通过电工技能实训,正确使用各种常用电工工具,掌握常用导线连接方法,熟练地进行室内照明电路的配线和接线操作,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生经过电工技能实训后,直接可考取电工上岗证,也节省了师生的大量培训时间和支出费用。
五、课程教学目标
依据对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调研和学生就业情况反馈,本课程以维修电工、电气试验工、电气装配工、电气检修工为工学结合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电工职业岗位技能。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
(一)职业技能目标
1、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电工工具等;
2、能阅读简单电气原理图、电器平面布臵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3、具有查阅电工手册等工具书与产品说明书、设备铭牌等资料的能力;
4、具有常用电路的分析、设计、安装技能;
六、采取的措施
按照“工学结合”的总体思路,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确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讲、学生的学习、动手操作、实践训练、考核评价融为一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为了有效的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将实训教室与授课教室合为一体,从教学场所上保证“教、学、做、训、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2、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讲课内容与实践内容合为一体,并编写了自编讲义,从内容上成功是必须的
精品字里行间
保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一体化教材编写的原则及要求
一体化教材的开发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与以往相比进行系统的改革。一体化教材的开发必须要有理论基础作为依据,要从实际出发
成功是必须的
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心得体会(共19篇)
351_75318_教学实施心得体会(共5篇)
有效教学设计与实践 心得体会(共13篇)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心得体会(共3篇)
教师设施游戏化教学心得体会(共16篇)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施,心得体会2022 》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