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22心得体会12篇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22心得体会12篇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22心得体会篇1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新鲜出炉”,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到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在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第二,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结合课程内容,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课程学习重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够活学活用。
另外,各学段要求也有所改善,主要分为了四个部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方面也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多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建立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多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也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边实践边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22心得体会篇2
2022年4月21日,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教育部发布会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秋季,这部课程标准正式实施。初读课程标准,时隔十一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紧跟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初读新课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难发现语文的课时占比达到了20%-22%,绝对重中之重。在识字量、课外阅读量、古诗文背诵篇目等量化要求方面,新课标都没有增加,主要变化在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上等方面,语文的广度和难度有所提升。
之前就有专家一直在强调“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阅读又是语文的基础”。“2022版课标”相较于“2011版课标”创新地指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要系统规整和整体安排,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要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新改版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地重视整本阅读,而且关于整本书阅读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变化,比如:一二年级的与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没有图画书。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读哪些图画书,这又是新的内容了;《爱的教育》,原来是六年级上学期快乐读书吧的内容,现在是第二学段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了;《十万个为什么》原来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现在变成了第三学段;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相对降低了一些难度。五年级下册的《西游记》阅读,课程标准说得非常清楚,这是第四学段的,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小学乃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要求学生阅读,相信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我国四大名著”的阅读,看来也要有所改变。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的课余时间明显增多,我们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孩子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阅读方面十分重视,不论是高年级的共读一本书,还是低年级的特色阅读记录,每个年级都能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引导学生读书,并将阅读收获及时记录下来。我想经过小学几年的积累和沉淀,无形中一定会让孩子们有质的蜕变的。
另外,“2022版课标”将“文化自信”作为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语文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感觉想要学好语文应该多积累,多熏陶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比如小古文、古诗词等,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小古文、古诗词这种文学素养的提高,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不妨趁小学阶段,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孩子诵读传统文化知识,从课内外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化中徜徉。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新的课程指引下,我将继续学习,领悟其精神,和学生共同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22心得体会篇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文化自信”这个词。这是核心素养的其中一个方面。如今,祖国日益强大,国力逐渐增强,但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却不大了解,又怎能建立起“文化自信”?我们就应该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去热爱它,传承它,发扬它。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22心得体会篇4
近日,《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终于在千呼万唤中颁布了,在与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进行对比研读后,深感“新课标”的高屋建瓴,更能深刻的体会到新课标最“新”的地方,就是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也就意味着“核心素养”的时代,真真正正的到来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通过研读课标,我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基于核心素养,实施大单元教学。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这无疑是对我校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路径上了一剂强心针。在之后的大单元设计与实施教学中,应更加关注教学内容的重组,实现多种教育元素的融合。
二、创设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
真正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贴合真实生活情境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将生活真实的情境带到课堂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单元学习目标相关的真实且富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诱发孩子们产生更多的思考、情感、审美、文化体验,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的提出也为“双减”政策深入实施提供了课程依据和专业支撑。在“双减”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坚持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发展的新方向,不断地朝着“真实课堂”转变,从而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习惯、学有动力,学有思维、学有所得。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22心得体会篇5
五一假期,我仔细研读了2022年新课标,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2022版新课标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语就是“核心素养”,新课标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因此,新课程标准注重情境的创设,力求通过情境创设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看,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2版新课标最让人眼前一亮的部分,我认为是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又设置了不同的学习类别。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主要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与旧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更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不仅要识字写字,更要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包括实用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型阅读与表达三个层面。新课标中强调:“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新课标中更强调阅读的不同层次的训练,目标指向性更强,重视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训练。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整本书阅读在新课标中做了明确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了解并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而跨学科学习则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开展的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三个任务的设置层层递进,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课程设置,也为我们指明了今后教学的方向。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大语文学习任务群,全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我们也要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变革,在教学中努力践行,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22心得体会篇6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忽如一夜春风来,吹得千万教研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主要变化有:
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增强了指导性
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从形式、内容、知识点、能力等方面,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使得学生知识衔接无障碍,能力发展无短板。
新课程标准要求立足核心素养,以育人为目标,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情境式学习、培养阅读思维、跨学科学习等,对比旧课标更重视“学生之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新课标关于减负提质、多种方式学习、多元评价等方面都给出了更细致的建议。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在教学中践行新课标的要求,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作为语文教学实践者,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主要内容,把握新变化,明确新要求。
1.主要变化
“课程目标”中新增了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课程内容”全部更新。(1)新增主题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2)新增6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具体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评价建议”中,新增了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
“课程实施”中,新增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
“学段要求”中,每学段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写作”“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体现了口语输出和写作输出的一致性。
“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具体内容有整合、增加。新课标提出了“梳理与探究”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增强学习内驱力的重视。
附录3语法修辞要点中增加“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在诗文背诵篇目方面,小学阶段没有变化,仍然是75篇,初中减少了一篇《河中石兽》。
阅读书目基本没有变化。
2.重点内容
语文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主题与载体形式,二是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任务群有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语文教学建议。教师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要重点注意学习任务群第二阶段里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新课标的修订,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之一。现在的语文教学比较多地关注形象思维,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些欠缺。课标提出: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是语文核心素养中对发展与提升思维能力的要求。其中“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批判性思维”“探究和发现”无不包含着思辨的内涵。
而语文其实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在语言理解和运用中逐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
关于“语言逻辑很重要”这一点,相信从事于教研的朋友们都会赞同。
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里,“整本书阅读”跟之前倡导阅读的思路没有变化,而“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则是综合了科学课和大语文的一些内容,主要是体现在“研学”活动上。
从整体来看,语文新课程标准跟大家平时重视的语文学习路线是完全一致的!
阅读仍然是重中之重,不仅不能放松,还进一步明确了“思辨性”的要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诗词古文、历史、文物建筑、神话传说、艺术工艺等仍然是未来10年的热门题材。
“重思考、重逻辑、重文化拓展”,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对这些肯定不会陌生。关于新课标将如何具体实施,以及新版语文教材的修订,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持续关注。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以文化人、强化基础的原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融合学习主题、学习活动、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等关键要素,按学段呈现学习内容,实现语文课程内容结构化,体现语文课程内容的典型性和“少而精”。
语文核心素养的时代正式开启,学科为王已变为阅读为王。我们不能只在一成不变的教学上埋头走路,必须时不时地抬头看看前方,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意味着我们一线语文老师需要随时随地去拥抱变化,敢于尝试未曾经历过的挑战,让“大语文、大问题、大任务、大概念”这些词汇伴随我们的学习和实践,尝试着从单篇到整体,从零碎到整合,做一名“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者”、“任务型教学的践行者”,相信这些探索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别样的收获,有效课堂一定会从偶一为之的无心插柳走向高度自觉的日常必然。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22心得体会篇7
2022年4月21日,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教育部发布会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秋季,这部课程标准正式实施。初读课程标准,时隔十一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紧跟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初读新课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难发现语文的课时占比达到了20%-22%,绝对重中之重。在识字量、课外阅读量、古诗文背诵篇目等量化要求方面,新课标都没有增加,主要变化在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上等方面,语文的广度和难度有所提升。
之前就有专家一直在强调“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阅读又是语文的基础”。“2022版课标”相较于“2011版课标”创新地指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要系统规整和整体安排,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要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新改版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地重视整本阅读,而且关于整本书阅读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变化,比如:一二年级的与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没有图画书。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读哪些图画书,这又是新的内容了;《爱的教育》,原来是六年级上学期快乐读书吧的内容,现在是第二学段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了;《十万个为什么》原来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现在变成了第三学段;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相对降低了一些难度。五年级下册的《西游记》阅读,课程标准说得非常清楚,这是第四学段的,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小学乃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要求学生阅读,相信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我国四大名著”的阅读,看来也要有所改变。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的课余时间明显增多,我们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孩子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阅读方面十分重视,不论是高年级的共读一本书,还是低年级的特色阅读记录,每个年级都能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引导学生读书,并将阅读收获及时记录下来。我想经过小学几年的积累和沉淀,无形中一定会让孩子们有质的蜕变的。
另外,“2022版课标”将“文化自信”作为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语文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感觉想要学好语文应该多积累,多熏陶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比如小古文、古诗词等,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小古文、古诗词这种文学素养的提高,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不妨趁小学阶段,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孩子诵读传统文化知识,从课内外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化中徜徉。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新的课程指引下,我将继续学习,领悟其精神,和学生共同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22心得体会篇8
2022年4月21日,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教育部发布会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秋季,这部课程标准正式实施。初读课程标准,时隔十一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紧跟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初读新课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难发现语文的课时占比达到了20%-22%,绝对重中之重。在识字量、课外阅读量、古诗文背诵篇目等量化要求方面,新课标都没有增加,主要变化在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上等方面,语文的广度和难度有所提升。
之前就有专家一直在强调“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阅读又是语文的基础”。“2022版课标”相较于“2011版课标”创新地指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要系统规整和整体安排,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要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新改版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地重视整本阅读,而且关于整本书阅读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变化,比如:一二年级的与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没有图画书。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读哪些图画书,这又是新的内容了;《爱的教育》,原来是六年级上学期快乐读书吧的内容,现在是第二学段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了;《十万个为什么》原来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现在变成了第三学段;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相对降低了一些难度。五年级下册的《西游记》阅读,课程标准说得非常清楚,这是第四学段的,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小学乃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要求学生阅读,相信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我国四大名著”的阅读,看来也要有所改变。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的课余时间明显增多,我们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孩子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阅读方面十分重视,不论是高年级的共读一本书,还是低年级的特色阅读记录,每个年级都能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引导学生读书,并将阅读收获及时记录下来。我想经过小学几年的积累和沉淀,无形中一定会让孩子们有质的蜕变的。
另外,“2022版课标”将“文化自信”作为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语文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感觉想要学好语文应该多积累,多熏陶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比如小古文、古诗词等,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小古文、古诗词这种文学素养的提高,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不妨趁小学阶段,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孩子诵读传统文化知识,从课内外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化中徜徉。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新的课程指引下,我将继续学习,领悟其精神,和学生共同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22心得体会篇9
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发现更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方面,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把“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作为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了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构建素养性课程目标体系,推进了育人方式的变革。在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部分新增了“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从三个层面来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一是基础型,关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是发展型,关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是拓展型,关注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这一变化体现出语文教学形式上有了很大的革新,今后的语文教学要在真实的语文情境,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语文实践活动,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在课程实施部分的评价建议中,将过程评价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等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22心得体会篇10
《新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教学改革要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教学”。
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他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现在的新课标强调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现实中发现图形、发现规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建立科学学习新模式。达到让学生先想象后动手.现在也不限制每节课必须讲完某节内容.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操作达到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未完成的可在课余时间继续.在教学上灵活机动,不必教死书,也不必死读书.对学生成绩及教学的评价也不必单一评价,不只限于笔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我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的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形式和手段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同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相法或结论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提高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自主合作探究
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三、创新型教学
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当今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语文学习工具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让学生享受“快乐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22心得体会篇11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新鲜出炉”,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到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在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第二,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结合课程内容,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课程学习重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够活学活用。
另外,各学段要求也有所改善,主要分为了四个部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方面也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多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建立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多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也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边实践边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22心得体会篇12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新鲜出炉”,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到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在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第二,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结合课程内容,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课程学习重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够活学活用。
另外,各学段要求也有所改善,主要分为了四个部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方面也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多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建立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多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也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边实践边思考……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课程标准 解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2020最新版心得体会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2021心得体会 202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心得体会 解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心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1部编版心得体会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2020研读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2020最新版小学心得体会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22心得体会12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