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国家发展心得体会11篇

发布时间:2022-10-31 08:36:02 | 来源:网友投稿

国家发展心得体会11篇

国家发展心得体会篇1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生机勃发,让人不由产生外出的冲动。而河南郑州郭某鹏的擅自外出,不但使郑州市持续向好的防疫形势功亏一篑,自己也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新冠肺炎来袭,国家一级响应,为了打赢这场看不见硝烟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国各地同下一盘棋,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单位到个人,都在绷紧“疫情防控”的弦,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战“疫”以来,谁没有委屈?——各级党委政府投入大量财力,三产服务业承受巨额经济损失,数亿群众没有收入来源,多少白衣战士在最危险的地方奋战,多少党员干部不能与家人团聚,多少群众宅在家中耐心等待……我见过,小区封门,车辆禁行,居民定期外出采购,最大号的购物袋,沉甸甸的生活必需品,费力提在手中,走走歇歇;提前返岗的干部职工,徙步上班,为赶时间,早出晚归;卡点值守的工作人员,在冬日的室外24小时轮班,不分节假日……

  孟子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听从号召、遵规守纪、克制自己。可仍有郭某鹏等一些不守规矩的人,不顾大局,恣意破坏红线——浙江王某某、叶某等6人从意大利回国未如实申报健康状况,北京廖某君、廖某海等8人在意大利吃退烧药登机,不如实填写信息——目前,他们已经被立案审查,必将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价。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疫情防控是一场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大战,“你若放松,病毒就可能放纵;你若失守,疫情很可能失控”,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时刻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但也要相信,疫情终将也必将过去。近期,随着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持续向好,“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一问也瞬间火爆网络。春天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植树造绿,改善环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母亲河。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当前正是植树造林的黄金时期,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南岸,20余万株新栽植的苗木排列整齐、依坡起伏,为母亲河构筑起坚实的生态屏障。作为河南省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示范段,孟津县将用三年时间为黄河母亲“披绿装”,今年计划建成占地2万亩的高标准景观防护林和特色经济林,目前已建设完成6000亩,栽植林木约60万株。近年来,孟津在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持续发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黑鹳、灰鹤、白琵鹭、鸳鸯等珍稀鸟类均以较大种群出现。

  ——扶贫攻坚,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受疫情影响,孟津县常袋镇年加工服装90万套的扶贫基地用工出现短缺,为上海赶制的服装订单受到影响。该镇党委政府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开展了“送人到岗,进厂选岗”活动,为该企业提供熟练技术工人十余名,保证了企业复产用工;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孟津县在以往奖励“好媳妇”“好婆婆”的基础上,给“脱贫示范户”每人奖励一台小天鹅全自动洗衣机,并且送奖上门,通过重奖“脱贫示范户”,营造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新风尚……而这些,只是孟津县扶贫攻坚大潮中的小小浪花。20__年以来,孟津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超常规的工作举措,举全县之力高位推进,脱贫攻坚取得突破性进展、决定性成就,6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13%。当前,孟津全县上下正在以决战决胜之势发起最后总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干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小康决胜仗。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疫情挡不住春天的脚步。让我们不忘防“疫”不负春,“戴着口罩”加紧干,播下种子,收获希望!

国家发展心得体会篇2

  近几天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学习中,我认真研读了文件内容,并结合文件传达的精神针对我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不仅承载着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而且还承担着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后代的殷切期望。特别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益强烈……这一些,都告诉我们培养人才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研究,我对文件也有了一定自己的认识,现结合自身情况决心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提高认识,增强优先发展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从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我认识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发展科学技术是首要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尖端化,我明显的感觉到自身的知识远远赶不上时代的需求。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定要尽快学会制作课件、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好教学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去。

  第二、摆正思想,将改革创新作为教育的动力。

  教育要立足世界,就要创新。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有思想、有创新力的活生生的人,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人,所以我们媒体的工作没有重复性,天天都是挑战,天天都是创新。创新是学生的希望,也是学校的希望,更是整个国家、社会的希望。一个不懂创新的人,迟早会被淘汰。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多学习,常读书、看报,利用各种电子化、网络化平台拓宽知识面。

  第三、减负重趣,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必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吸引孩子,激发他们的兴趣,努力向高效课堂迈进,将减负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国优秀教授高菊英曾说过“教育赋予我们多重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的引领者、心灵的指导师,有时我们要以、设计师、魔术师的身份出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通过学习,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止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也不止成为教育智慧、人格修养的楷模,而应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让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伟大的教育事业中,用我们的光和热成就一代代新人!让他们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化竞争,勇于担当起21世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任!

国家发展心得体会篇3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考察。第一天的行程集中在宁夏中部的吴忠市。习近平总书记到了一村、一河、一社区,每个考察点都寄寓着浓浓牵挂,行程之间更见深情。

  脱贫战场“现场督战”。弘德村是红寺堡区的一个移民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创办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办扶贫工厂等,去年实现了整村脱贫。20__年考察宁夏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全国还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到20__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如今,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现场督战”,无疑是最有力的动员。20__年只剩下6个多月的时间,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再叠加疫情影响,更是难上加难。“难”字面前,是对党员干部信心与意志的考验,也是对智慧与能力的检验。广大党员干部需要保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以苦干实干交出能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

  九曲黄河“一往情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的高频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成绩的取得不代表保护的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广大党员干部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认真完善和履行河长制湖长制等各项制度,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去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是宁夏各民族和谐聚居的生动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到此考察,饱含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真挚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守护好民族团结这条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唱响同心筑梦的时代乐章。

  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奋进的征程上,我们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造福人民的实事办实,把造福人民的大事办好,把造福人民的难事办妥,让更多的“村”、更多的“河”、更多的“社区”成为小康路上最美的注脚。

国家发展心得体会篇4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智库。”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定位使命、总体格局、发展理念和方向路径,遵循智库建设规律,深化智库建设实践,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呼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新型智库承担着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专门职责,应在构建科学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方面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咨政献策。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期,要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口。在世界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增长,必须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这要求新型智库把握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全局性、战略性的对策和建议,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凝聚智慧。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新型智库要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发挥好作用,做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在理念传播、政策解读、民意通达上当好纽带桥梁,凝结中国智慧、凝聚国际共识,为我国发展创造更广阔、更有利的空间。

  二、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升决策影响力是智库研究的基础和生命线。

  智库提供重大决策的理论支撑,紧握科学决策的“指南针”。要厚植新型智库建设学术根基,在理论研究的学理深度与学术厚度上持续发力,发挥基础理论和学术研究对新型智库决策咨询的引领支撑作用,为新型智库建设和长远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为服务党和国家科学决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智库提供问题导向的决策方案,牵住科学决策的“牛鼻子”。要不断提高智库决策咨询服务能力,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持续深入开展研究,鼓励面向实践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开展深度调查研究,掌握一手资料,发现问题症结,提出更高质量的决策方案,不断提升智库贡献力。智库提供精准的决策经验依据,用好科学决策的“金钥匙”。党政智库、社科类智库可通过与高校智库、科技智库等合作发展,加快利用新技术强化专业数据库建设,全面提升政策咨询研究能力水平,强化成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切实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升社会影响力是智库发展的核心和根本目标。

  智库及时亮剑发声,向社会提供专业的政策阐释,不断提高公信力。在信息爆炸的网络化时代,智库应该在增加信息量度、筑牢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亮剑,对于谣言和虚假信息勇于发声,在公共场域大张旗鼓地歌颂真善美,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智库懂得网言网语,向社会提供有效的政策沟通,不断提高传播力。智库要树立“问题意识”,在调查研究中破解难题,从网言网语中听取百姓心声、了解社情民意、吸纳群众智慧,用最朴实的语言阐释最深奥的道理,不断扩大“朋友圈”,将舆情反馈纳入咨政建言全链条,进一步夯实科学决策民意基础。智库回应社会关切,向社会提供诚恳的政策答疑,不断提高引导力。智库作为相对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不但要增强与决策机构的良性互动,而且要增进与普通民众的良性互动,通过媒体发声,向社会传播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详细解读相关政策,将科学中肯的见解传递给社会公众,为培养社会理性与思想进步作出贡献。

  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升国际影响力是智库传播的要领和发展前景。

  智库坚持强化“四个自信”,构建中国特色专业学科理论体系、话语体系。要做到旗帜鲜明,彰显“四个自信”,坚守国家利益,重点关注全球性、区域性议题,要着眼全球大势,为国家战略决策咨政建言。积极构建中国特色专业学科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实施“一盘棋”布局,有效发挥新型智库国际研究主场性作用。智库善于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话语权。中国智库的现代化建设一定是融合在其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力和话语权,主动地设置国际性议题、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提升中国智库国际传播力,主动在国际舆论上发声,推动各国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关注、研究,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智库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从不同学科专业阐述具有国际价值的中国方案。新型智库国际研究必须着力参与全球性议题研究并开展对话,常态性地向世界输出中国方案。不同类型智库要把握自身特色,发挥优势。比如,以应用研究为主、面向区域政策咨询市场的社会智库和企业智库,必须更多体现其“小而精”的专业研究特色,更好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

国家发展心得体会篇5

  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之后,收获很多,感受很多。在20xx年,能够这样清晰的感受到国家在未来10年对于教育的整体规划方向,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明确自己国家的教育特点和方向,改变观念,适应潮流,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思想基础。

  从纲要上看,未来中国10年,教育大方向不变,在目前基础上做一些改革。某些改革,很有前瞻眼光的南校区里已经在试行或者考虑中了。作为教师当中的一名,理所应当为改革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我来艺术文学系刚刚一年,对于很多情况,也还在熟悉之中。目前来看,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较差,很需要老师来调动。现在的情况是,动手能力差,听课可以,让写就写不出来。正常一周一次的作业,在他们那里,两周能完成一个就不错了。

  到底怎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起来呢?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主要是针对我们系):

  一是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有的学生文学功底不够,还不了解如何去看书看电影。可以增加“一起看书,一起看电影”这个环节。也就是所谓的讲书和拉片子。到后来,发展到让学生来主讲,看看能讲出来多少,刺激一下。

  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量。不读书,就写不出来好东西,这是必然道理。现在的学生心里浮躁,看不进去书,就需要强制手段去读书。因此建议增加阅读课,老师开书单,定期进行面试,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种课不需要上课讲述什么,让学生看书就可以,写读书笔记。阅读课的成绩与专业课相同,学分一样,学生就必须认真对待了。这实在是无奈之举。现在也给开书单,但是因为不记入期末成绩,学生就偷懒不看。

  三是定期进行作品竞赛,建议学校给系里增加一点这样的奖金。每个学期,在每个班级里选出两名最优秀的作品(歌词、舞台小品、影视小品均可),进行物质奖励。没竞争,也就没动力。奖学金奖励的是总体的学科成绩,再有个专业成绩的奖励,学生就会加倍努力了。这次系里举办的作品展示,就特别好,参加展示的同学,都会觉得很骄傲。像这样的活动,期待以后多举办。

  另外,现在招生比较困难,考生素质不高,学苗不好。现有的4个年级的学生,一年比一年数量少。今年来考试的学生,好多是为了多弄几个保险才来的。真的喜欢文学,想考文学系的不多。但是这样的考生在全国肯定是很多的,只要我们宣传得好,学校教育上去了,出名了,就一定能招来好学生。

  最近学校在商讨在附中开设专业课的事情,知道了之后很兴奋。这无疑是在为我们自己培养后备力量。毕竟文学专业需要文学功底,需要对文学的热爱,早点培养这样的好苗子,对我们是非常有好处的。也希望能在社会上多造成一些影响,多宣传,如果有这样的培养学校,老师们去给上上课也非常好。

  关于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已经开始了这样的行动,百万市民进校园,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对于文学系,我觉得可以着眼于中小学生,在他们当中培养文学爱好者。如果让他们来校园不方便的话,可以跟一些中小学达成协议,老师们定期去给学校的文学社上课,当然,我们的在校生也可以去,顺便培养一下他们的实践能力,侧面督促他们的学习动力,也是非常好的。

  艺术文学是个很好的专业,很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现在国内影视剧的发展很稳定,也急需优秀的编剧人才。从市场和时代角度说,文学系都不落伍。目前我国在影视文学这块,能做到非常专业的,只有那几个知名的老牌艺术院校。如果南校区的艺术文学系能在新兴同类专业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国家的教育规划,是未来10年的。我们南校区,也应该把眼光定在10年以后,逐渐的,一步一步的,把南校区打造成一个精品校园,有一流水平、一流学科的知名大学。期待中!

国家发展心得体会篇6

  “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1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并发表重要讲话

  “水”的安全关系国家长治久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盘大棋,下稳、下好这盘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大棋,可以造福祖国的千秋万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不仅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们内心深处的深厚历史情感,更是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必须不遗余力重视起来、治理起来。黄河母亲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流经我国9个省区,实现整个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在于保护。不遗余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全国整体生态环境布局的深刻变革。从黄河流域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生态保护工作中尚存一些短板和弱项,尤其是在贯彻落实大保护、大治理的具体措施方面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面对新形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辐射区域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而且思想观念已然脱离以前的老套路老办法,充分结合新科技、新技术,在“保护”上下大功夫。古人云,善治国者,必重水利。进入2020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将会形成带动效应,在践行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的前提下,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重点围绕着“水”做足文章。水,是河流、湖泊的本体,水的质量决定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同时也蕴含着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当下,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与相关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近些年由于一些不尊重自然规律的肆意妄为开发动作,使得母亲河生态受到了破坏,要实现人水和谐相处的目标,必须狠抓主要矛盾,从“水”着手,联合各个相关部门,在中国特色现代化治水道路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检测防治制度,合力持续进行水生态的维护。

  在科学落实中保障黄河生态保护工作的行稳致远。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以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有效推进,我国在围绕黄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从被动治理,改为实行主动调控,实事求是搞治理,通过自流引水、提水灌溉等科学论证后,完善技术方法,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黄河灌溉面积,同时在进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中有序开发黄河电力资源,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速度,不断提升黄河涵养能力,政策的切实有效贯彻落实给予了黄河流域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国家发展心得体会篇7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自20__年3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20__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在这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生态绿化“接力赛”中,右玉人民创造传承了以“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右玉精神”谱系,成为激励一代代革命者、奋斗者、搏击者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基层青年干部,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节点、新形势,发扬“右玉精神”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相逢奋斗之路,让“右玉精神”之花绽放青春风采。

  发扬“右玉精神”,共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圆”。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青年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察民情、解民意、纾民忧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在大战大考中磨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勇坚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作为新时代青年人,在基层燃烧自己、点亮初心,要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紧迫感,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国为民熠熠初心为“圆心”,以忠诚干净担当标准为“半径”,严格要求自己,把造福民族、造福人民的“同心圆”越画越大。在战疫战贫多条“战线”上,青年干部有情怀、敢担当、能作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把“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当做崇高使命,满怀激情、砥砺前行,在基层挥洒汗水、奋勇搏击,绽放为民服务风采。

  发扬“右玉精神”,书写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期望值”。“磨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的殷切期盼,书写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期望值”,必须站在大局角度,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下足“绣花功”,力求达到“丰起来、好起来、美起来”的目标任务。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一分为二辩证看待问题,把握问题本质和发展规律,把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应对多重挑战,缓解多重压力。既要立足当下“回头看”,又要放眼长远“向前行”,抓住新时代新机遇,把个人的前途命运融汇在国家建设中,在“小我”中成就“大我”,在一体化推进科学治理、科技突破中先试先行、敢试敢行,结出经济发展质效“双提升”累累硕果,贡献智慧力量。

  发扬“右玉精神”,注入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动力源”。海阔心无界,山高人为峰。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将面对“老问题”又有了“新表现”、“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的困扰。发扬“右玉精神”,要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中增长才干、精准赋能,在争先进位、突破自身中砥砺前行,从困难走向胜利。这就要求我们向优秀模范、先进典型、示范案例学习看齐,做向上向善的“青年派”,为“赋能于心、赋能于行”注入“比学赶超”“动力源”。同时,要学会搭建合作平台,引入共赢“东风”,注重集体优势,合力攻关,激活融合发展“动力源”,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在对标对表中列明“清单”,在查缺补漏中同向发力,在自警自省中奋勇前进。

  发扬“右玉精神”,引领知难而进、攻坚克难“通行证”。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在“学研查改”引领青年干部发展前行轨道上,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决心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信念追求,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进取,站稳奋斗主阵地,挺起民族脊梁,不负美好青春。上来历练,下去“蹲苗”,青年干部要跳出易滋生好逸恶劳、推诿扯皮的“温床”,在“强”“常”“长”反面震慑中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慎独慎微、慎终如始,不退缩不畏难。另外,当前进入战贫“倒计时”,仍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腊子口”要征服,要赓续传承、秉持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吸取“知”“信”“行”综合营养,整合优势资源,转化优秀成果,在攻坚克难中“不忘来时路”,在固本培元中行稳致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右玉精神”见证了由黄沙肆虐到绿水青山的生态治理奇迹,青年干部描摹着为民奉献、顽强拼搏、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的精神航标,携手共绘基层奋斗新画卷。

国家发展心得体会篇8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后进行首次国内考察,来到了西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今年六次出京考察,四次选择西部地区。此次宁夏考察第一天就深入一村、一河、一社区基层一线看实情、访民情、听民声,这简单的“C、H、S”中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体现了对西部贫困群众脱贫“摘帽”的深情牵挂。

  “一村C”中体现着脱贫奔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弘德村1699户、7013人,一个典型的移民村,通过生态移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紫花苜宿、青贮玉米,创办肉牛、羊产业、扶贫工厂,实现了整体脱贫,成功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致富路。不论是柞水木耳、云州黄花、弘德肉牛这些产业扶贫背后都体现着“史上最强带货官”对困难群众脱贫致富、防止返贫、斩断“贫根”的深切关怀。党员干部要从中读懂产业扶贫的重要“密码”,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带领贫困群众,厘清脱贫思路、选好脱贫方法、做强脱贫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将扶贫、扶智、扶志有机结合,不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开出更多“致富花”,养出更多“致富牛”。

  “一河H”中体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好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不到一年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考察黄河,充分体现了对黄河综合治理的关心,对沿黄流域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视。九曲黄河,国之血脉。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开展水污染治理、过度利用、堤岸加固等工作,坚决制止一切危害黄河生态安全的行为,真正把黄河生态环境保护落在实处,推进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让“母亲河”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使黄河重新焕发美丽容颜,不断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一社区S”中体现着“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吴忠市金花园社区指出,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兼容包蓄、和谐共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是不能落下一个民族。党员干部要在奔向小康的“康庄大道”上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政治权益,发挥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在脱贫攻坚征程中广泛凝聚各民族群众的智慧、力量,不断以发展促团结,以团结聚民心,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在各民族兄弟姐妹幸福生活中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时刻,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使命,读懂“一村、一河、一社区”中的人民至上“密码”,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继续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新时代篇章,创造属于14亿中华儿女的美好生活。

国家发展心得体会篇9

  我仔细研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尤其是学前教育这部分。做为一名幼儿教师,了解到国*政府非常重视学前教育,深感欣慰。目前学前教育的形式着实让人揪心。

  学前教育对于人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养成非常重要,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根基。人们越来越清楚这个道理。可很多原因致使我们国家的学前教育停滞不前,甚至混乱。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来加强。

  一、加大政府投入。

  学前教育投入不足时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规范学前教育市场管理。

  当前全国范围内学前教育市场混乱,各类机构鱼龙混杂,国家要加强对学前教育市场的管理和规范,市场价格差距过大。

  三、规范教育内容。

  国家没有同意幼儿教育的时间要求和教学内容要求,通俗的讲,就是没有教材,没有教学大纲,幼儿园到底教什么?学前教育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以致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教材都有,有些人挖空心思编教材来赚钱,令幼儿园不知用哪套教材好,今年用了五大领域教材,过了两、三年又改成了建构式教材,有的幼儿园还用了整合式教材,今年用了五大领域教材,过了两、三年又改成了建构式教材,有的幼儿园还用了整合式教材。国家应统一幼儿园的教材。

  四、提高教师待遇。

  目前幼儿园教师的绩效工资得不到保障,而幼儿园教师又是最辛苦的,当自己的付出未得到回报时,教师的积极性又从何调动,所以说应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里去。

  五、提高师资力量。

  当前幼儿教师的后备力量都来自一些小中专学校,而目前该类学校都处于倒闭边缘,可想而知该类学校人力资源差,幼师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建议一些本、专院校设立幼师专业,加强幼师后备力量的建议

国家发展心得体会篇10

  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区,流域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黄河流域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切希望,浓缩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与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寄托着黄河流域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夙愿。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保护黄河都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民族再次走在了民族复兴的大道上,黄河流域的诸多城市也再次崛起,黄河流域再次迎来发展的新机遇。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者关系的科学抉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将对黄河流域长远发展产生历史性影响。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非一日之功,只有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茬接着一茬干,才能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让黄河造福人民。

  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高产出、低排放,可见,绿水青山才是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最大本钱。因此,在当前我国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屏障,刻不容缓。保护环境就是保持发展活力,改善环境就是筑牢发展根基,黄河流域各省区必须切实加强黄河治理保护,以流域大保护促进区域大开发,在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差异、发展基础不同的基础上,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切实推进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色调。

  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流域各省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在生态文明新时代,推动黄河流域稳固发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缺一不可,既要紧密联系实际,还要长远规划,以“生态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加快“生态保护”,方能促黄河流域呈现出更多更新的美景。

国家发展心得体会篇1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考察调研。这是20__年全国两会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的首次地方考察。当天下午,他先后来到吴忠市红寺堡镇弘德村、黄河吴忠市城区段、金星镇金花园社区,通过看“一村、一河、一社区”了解当地推进脱贫攻坚、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民族团结等情况,每个考察点都寄托着他的深情牵挂。

  品读“一村”背后,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深情牵挂。习近平总书记在吴忠的第一个考察点,就是红寺堡区的一个移民村——弘德村,该村于去年整村脱贫。20__年考察宁夏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__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时间迈入20__年第6个月,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事情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响鼓重锤,尽锐出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督战”脱贫攻坚主战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广大党员干部要上紧思想的发条,坚决树牢“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奋战誓言,集中精力、持之以恒抓好抓实各项扶贫举措,在确保贫困群众顺利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

  品读“一河”背后,总书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深情牵挂。习近平总书记当天考察的第二站,是到黄河吴忠城区段了解当地黄河生态保护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多次就三江源、祁连山、秦岭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尊重规律,更加注重保护与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齐心协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品读“一社区”背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团结奋斗的深情牵挂。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考察。这个社区常住居民13000多人,其中近一半是少数民族群众。社区广场上,习近平总书记同居民们亲切交流,他说:“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越是接近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越需要汇聚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广大党员干部要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人民,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从昔日的苦瘠之地到今天的塞上江南,对于宁夏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有着一份特殊的牵挂。“一村、一河、一社区”的背后,是更多的“村”、更多的“河”、更多的“社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路上的一道道风景。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国家 发展 国家发展的心得体会 关于国家发展的心得体会 国家发展迅速心得体会 国家发展历程心得体会 国家发展战略心得体会 国家经济发展心得体会 国家发展感悟 国家发展的感想 国家发展感想 国家发展感受

本文标题:国家发展心得体会11篇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xindetihui/2022/1031/19558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国家发展心得体会11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5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