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征文 >

统计在我心中征文

发布时间:2022-01-22 15:04:36 | 来源:网友投稿

   踏着甲子轮回六十年的节拍,穿过岁月的洪流,我们慢慢走进十月的阳光,万物沉浸在一片和谐之中,喜庆溢满华夏十三亿儿女的心田,我们有着同样的感慨发自肺腑,那就是伟大的祖国即将迎来她六十岁的生日。今天,当我们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勾勒重述这段历史,也许我们资历尚浅,也许我们语言依然青涩,无法尽述这段历史的艰辛和辉煌,但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又怎么能放弃作为一名青年人思考的责任,又怎么能缺席这场对中国将来可能会产生深远影响的革命思潮。

 

  60年沧海一粟,60年翻天覆地。1949年10月1日,当第一面五星红旗迎着曙光在北京天安门冉冉升起时,一位巨人俯瞰世界,声音洪亮,震撼寰宇,从此中华民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揭开了中国崭新的篇章,从此沉睡百年的东方“雄狮”终于昂首挺胸屹立于世界之林!回望30年前的那个春天,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再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实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华夏的每一寸土地,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56个中华民族13亿人口怀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决心和勇气,打破思想桎梏,团结一心,劈冰前进,乘风破浪,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闯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幅波澜壮阔、自强不息的瑰丽画卷正在中华大地上徐徐展开……

 

  60年岁月如歌,60年功勋卓著。我们一路高唱着《春天的故事》,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从1978年成功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从1979年经济特区打开的第一扇窗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领跑全国经济,从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国两制”的大胆构想到港澳的成功回归,再到“大三通”时代的全面来临,从“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到“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再到神七升空飞天梦圆,从1932年刘常春“一个人的奥运会”到2008年的“新北京新奥运”,60年来中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一个个宏伟蓝图变成了现实,国民经济总量增加了77倍,跃居世界第三,财政收入增长985倍,外汇储备增加近14000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200多倍,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一座座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新城正在崛起,全国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当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强大气势。特别是在面对洪涝、雨雪灾害、汶川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时,在金融危机、藏独、疆独等严峻考验面前,我国政府和人民以前所未有的智慧和勇气,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大救援,迸发出了世所罕见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速度,震惊了全世界,感动了全世界……

 

  60年铸就辉煌,60年统计同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劲脉动,统计事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改革春天。从噼啪作响的算盘时代到如今的人手一机,再到全国统计信息化网络的一线贯通,从前苏联的MPS到与国际接轨的SNA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再到覆盖金融、社会等十几个领域的统计报表制度,从简单的计算加总到围绕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开展的快速调查和分析研究,从封闭式统计模式到统计数据资料成为了党政领导桌前的“每日必读”、成为了企业和百姓的“投资导向”,更成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的“铿锵声音”,从各界一片的质疑之声到全国统计系统上下齐心协力吹响了“提高数据质量”的集结号,一代又一代的统计人无怨无悔地扎根于这片热土,用数字的对比见证着新中国迅猛发展的沧桑巨变,用特有的严谨和坚毅把脉中国经济发展的律动,与数据为伍,汇总分析,反映民情,服务决策。在经济的寒冬中,更是用数据的强音有力的诠释了“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的深刻内涵,把战胜困难的信心,带给了每一个中国人,传送到了全世界,用时代的激情镌刻着统计60年征程的坚实足迹。

 

  抚今追昔,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继往开来、谱写新篇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统计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统计昌盛,从我做起”,作为一名青年统计人,我将时刻牢记“视统计数据质量为生命,忠诚统计,服务社会”的庄重誓言,在统计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施展才干,增长才能,为祖国的腾飞和统计事业的蓬勃发展奉献才智!

 

 

推荐访问:在我 征文 心中 统计

本文标题:统计在我心中征文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zhengwen/2022/0122/80060.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统计在我心中征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5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